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份额竞争预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9日 14:39  新浪汽车

  对于世界汽车巨头们而言,迅猛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他们全球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厂商都已进入中国。相应地,随着竞争者的增加,市场份额的争夺也势必日趋激烈。

  根据新华信对2002年-2004年中国主要派系厂商市场份额变化的研究表明:德系品牌从占据近国产乘用车市场40%的份额下降到04年的26.4%,但目前其市场占有率仍位列第一。日系品牌由16.3%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至25.3%,目前位列第二。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由24.1%下降至22.4%,位列第三。日系品牌和中国自主品牌都是依靠集团作战方式取得市场份额,二者旗下都拥有众多品牌。但不同的是,日系品牌的市场份额上升势头十分明显,而自主品牌则开始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美系则是稳扎稳打,由9.6%上升到04年的12.8%,尤其是上海通用进步迅速,在品牌建设上投入了很大力量,其多品牌战略以及十分准确的市场营销策略将使上海通用在未来市场更具竞争力,同时另一巨头福特也在适应后逐渐开始发力。韩系品牌表现抢眼,尤其是韩系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各自在小型和紧凑型轿车市场上突飞猛进,所占市场份额也由1.8%上升到8.5%。法系品牌则面对“孤军奋战”的局面,市场份额略有下降,目前处于战略调整阶段。

  笔者认为,未来以上各派系在中国乘用车市场所占份额的变化将与中国消费者的成熟程度和成熟速度紧密相关。

  目前,中国汽车消费者仍处在学习阶段,根据新华信的调查,主要特点如下:近年来,伴随着新车型的蜂拥上市,消费者存在着由缺乏选择到选择过度的困惑

  Ø超过百分之七十的用户为首次购车,消费者还处在成熟前的混乱阶段

  Ø对企业品牌、产品母品牌和子品牌产生混淆

  Ø不能区分先进/过时的技术

  Ø不知道哪些装备是自己必需的

  Ø不懂得不同企业各自定位和技术特点,以及不熟悉不同企业各自产品的优势

  Ø用户开始关注汽车使用成本,如:零部件价格、燃油费用、维修费用、保险费用等

  Ø持币待购现象明显

  Ø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Ø全球化下,消费者处在信息高度共享的环境中

  需要强调的是,消费者不懂得不同企业各自定位和技术特点,以及不熟悉不同企业各自产品的优势——这一特点是中国消费者不成熟和正在成熟的重要标志,消费者在这一方面的成熟度将会影响到不同派系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中国地理区域广阔,经济发展程度、消费观念以及城乡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来自新华信的调查数据显示,这些差异也造成了不同区域用户和不同层次用户购买关注因素的巨大不同。目前,中国市场经济不均衡,中国市场需求呈“桶状”结构,高层次和低层次都存在相当规模的需求。这种“桶状”结构也为各厂商提供了不同层面的良好生存空间和竞争空间。

  另外,根据新华信的研究,未来在各消费层面上的分化方式也将有所不同。中国消费者细分为以下主要三种人群:高度细分和高度个性化的消费人群,大众化的消费人群(包括价格敏感人群和追求产品性价比人群),以及具有个性化的大众消费人群。

  基于以上对消费者的研究分析,我们预测各个派系的发展情况如下

  长久以来,德国汽车制造水平和工艺技术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工作作风严谨、质量标准严格、对产品的品位也要求完美。因此,在中国,德系产品得到了追求工艺水准且重视品位的消费者的青睐。目前,这一消费群体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中已经存在并持续发展,并将逐步形成其固定的文化及思维模式,这些消费者将是未来德系产品的主力消费人群。

  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历史表明,日系企业一直是以生产低成本、低油耗、做工精致、外形靓丽,并且更新迅速的大众化产品为主。最好的例子就是被称为日本“国民车”的花冠,其产品售价便宜,且经济节油,在日本连续33年销量排名第一,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800万辆,是世界上单一品牌销量最大的产品。所以,日系产品用户还是定位在大众消费者这个层面上。此外,韩系产品与日系产品非常相似,加之其优势在小型和紧凑型轿车市场上,故未来日系和韩系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上也将拥有众多的用户。

  美国作为最早实现汽车流水线生产的国家,由于各方面原因,其本土产品所具有的大型化、豪华型和油耗问题等特点在国内市场上的发展有限。但是美系企业,尤其是上海通用在车型选择和市场营销方面功力深厚,用旗下其他企业的产品(如大宇)来迎合中国消费者,像雪佛兰Spark和凯越HRV等产品都把握住了消费者的个性心理,所以未来美系产品在中国的突破将会吸引大众消费者中的个性需求群体。另外,美系一些高档化产品将会进入中国高度细分和高度个性化市场。

  同属于欧洲的法系产品则保持了较高的制造工艺和先进的技术,但其风格和德系迥异,其产品的个性化特色将与中国市场社会和文化明显的多元化趋势相吻合。目前,因多元化所产生的细分人群正在壮大,这部分人群可以使法系产品在未来拥有相对广阔的空间。

  对于中系产品而言,目前其在国内汽车市场上还处于弱势。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大多只是在中低端市场比较活跃。但是,随着未来能源紧张和交通拥挤的情况,加之中国“桶状”结构的市场需求,中低端仍会有大批用户和市场规模,中系企业在未来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伴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日趋成熟,以及市场需求的发展,未来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度细分和高度个性化的消费群体,大众化消费群体,以及具有个性化的大众消费群体将共同存在。笔者认为,在这三大消费群体的影响下,未来德系、日系和美系将以均等的态势占据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目前,中国消费者还处于学习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正处于对不同派系企业的品牌、产品和技术的全面认识的形成阶段。因此,各系厂商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当中国消费者对不同企业的认识固化后,各系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将趋于稳定。因此,未来两年将是各系企业形成相对稳定和忠诚客户群的关键时间。林雷 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林雷专栏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