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销量排行榜(车市周评)
王政
“北京现代排名第一”……乍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一季度轿车销量排行榜,也许你会吓一跳:虽说韩系车在价格上优势明显,但一举超越南北大众和其他日、美系强劲对手成为季度销量冠军,却似乎来得太快了些。
一直以来,行业协会发布的月度、季度产销统计,不仅是汽车市场的风向标,其中的销量排行也成为消费者买车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去年以来,这些统计数字却部分丧失了其原本的意义。因为多数汽车企业都钻起了统计口径的“空子”。
汽车销量统计有两种口径,一是企业向经销商开票数,又称批发量;另一种是经销商实际卖车数,又称终端销量。国外统计口径多数采用后者,毕竟,这才是销售形势的真实反映。但在我国,一直沿用的口径是批发量。虽然,在保持正常经销商库存的情况下,两者差别不大,但在特殊时期,这种统计方式还是给企业“运作数字”提供了可能。
去年底,我国市场走入低谷。不少企业为了在月度销量排行中别跌得太离谱,同时也为了全年销量数字能离年初宣布的目标尽可能近些,纷纷向经销商“压库”。如此一来,即便是终端销量不理想,以企业批发量为口径的行业统计数字,也能维持在一个较满意的水平。但是,此举虽保全了企业的“面子”,却造成了大量的经销商库存,加剧了车价的动荡,对市场走势和企业长远发展大为不利。
“压库”另外一个影响,就是今年一季度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销量统计了。按照协会公布的数据,销售量排名前五位的企业依次是:北京现代、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天津一汽和长安集团,分别销售5.61万辆、4.50万辆、4.45万辆、4.07万辆和3.70万辆,长期占据行业“老大”的上海大众,以约3.5万辆的销量名列第六。但实际上,由于受欧元汇率上涨影响,当初“压库”力度最大的欧系企业,今年初首要目标是消化库存,批发量自然就落在下风。以上海大众为例,在去年5月上海通用降价到7月南北大众降价的两个月时间里,企业的销售形势由原先的供不应求一下陷入滞销,6月份企业库存激升至3万多辆,而且一直持续到年底。今年一季度,上海大众调低了生产计划,为的就是尽快消化库存,以便轻装前进。据悉,算上一季度消化的3万多辆库存,上海大众的终端用户交付量为6.5万辆,仍然高居首位。
企业的终端销量,是判断汽车市场冷热的关键数据。前者不准,对市场的判断就难免有所偏差。比如,按照行业协会的统计口径,3月,全国乘用车总销量为25.60万辆,比上月增长72.79%,同比增长2.48%;1—3月,累计销售57.43万辆,同比下降7.69%。可考虑到厂家消化库存的因素,一季度的累计终端销量,没准要超过70万辆,同比也会是正增长。这是车市明显回暖最直接的佐证。
今年初,一汽—大众已改用终端销量为统计口径。据悉,公安部门也在筹划将全国各地车管所汽车上牌数据公开发布,届时,行业统计中的水分恐怕就无处可藏了。王政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