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跨国汽车公司的角斗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6日 09:26  中国经营报

  大众汽车的中国市场份额在下滑,但中国为其创利的贡献率最大;标致-雪铁龙公司不会轻易言败,董事长声称他们的“重点在亚洲”,而中国是“最重要的”;戴-克获批奔驰项目后表示,“哪怕犯再小的错误,整个计划都会全军覆没”;丰田要追赶通用,其社长说,丰田在中国成功,才意味着其在全球走完了“最关键的一大步”;当然,通用在中国市场的未来竞争中,只会“加大砝码”;现代要挤入汽车全球“六大”阵营,缺了中国,梦想将成“泡影”。

  中国汽车市场上,还有一股力量在崛起,那就是国内品牌汽车厂家,目前的市场占有率近20%,随着对自主品牌建设的重视和强化,这股力量会继续壮大。

  从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至2004年底,纵览4年里国产外国轿车品牌市场份额的变化,多少可以显现出跨国汽车公司在华地位的演变和发展。

  欧系汽车——

  大众汽车中国市场份额下降的趋势能否止住?答案:很难。

  大众公司,拥有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两个合资公司,桑塔纳和捷达曾风光无限。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两个大众的市场份额总和每况愈下。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上的汽车品牌和车型明显增多的因素外,还有大众自身的问题。看上去大众进入我国市场很早,但对我国目前阶段私车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却缺乏了解,或认识了又不愿主动改正。去年埋怨“中国市场需要的是一部简单的大型车”、今年指责许多厂家“使用过激的促销手段”。预计大众汽车市场份额下降的趋势,还难于止住。

  标致-雪铁龙汽车要扩大市场份额?答案:难度很大。

  20世纪末,标致败走广州,现在又重现中原武汉。雪铁龙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吃亏在车辆的一个外观造型上,如今有了改进,但竞争者大增。雪铁龙去年出现了销量下滑,份额下降的局面。标致-雪铁龙公司深感中国市场的重要,要用大力气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标致-雪铁龙董事长3月中旬亲飞武汉,出席神龙公司干部大会,为干部和员工“打气”,如此罕见的举动,足见他们的决心;但要如愿,难度很大。

  菲亚特汽车能否提高市场地位?答案:很难。

  菲亚特汽车来得晚,既尝到了我国市场“井喷”行情的甜头,也忍受了去年市场“低迷”的煎熬。菲亚特汽车现在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此时要预测它未来几年中国的市场地位,很难。

  戴-克能否成为我国国产高档轿车之王?答案:目前难以预料。

  克莱斯勒最早来到中国,北京吉普也红火过一段时期,但之后就是长期不景气。戴姆勒-克莱斯勒重组后,它们用自身集团里的三菱产品,总算扩大了销量,市场份额有所提升;现在又想用奔驰高档车,做强戴-克的市场地位。不过,高档车的竞争已趋于激烈,谁是我国国产高档轿车之王,目前难以预料。

  美系汽车——

  通用汽车市场份额能一直稳步提升?答案:能,但空间已不大。

  通用的市场份额表现一年一个进步,在于它参与我国汽车业重组中所表现出的睿智,成功地进入我国西部开发,加入微车市场;又参与东北振兴,改造原先濒于破产的企业;经济型轿车的市场运作,技高一筹;引进并加以本土化开发的中级车,符合我国消费者的需要。随着跨国公司的全面进入和竞争的更趋激烈,通用汽车继续增大市场份额的难度在加大,空间在减小。

  福特汽车能否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答案:可以。

  福特汽车总算搞到一个长安轿车项目,算是个安慰,但目前市场份额还很小。福特除了努力增加福特汽车的销量外,正凭借旗下马自达汽车扩大福特大家庭的销量。

  日系汽车——

  日系汽车在中国市场能后来者“居上”吗?答案:有可能。

  本田、丰田、日产、马自达以及铃木,去年它们的市场份额总和已近23%。除了铃木是微型轿车外,在普通级、中级和中高级轿车市场,日系汽车都呈现为咄咄逼人的态势。此外它们还意图染指高级轿车。

  几个日系汽车企业,各有优势,它们之所以能“后来居上”,一是它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二是它们的新产品多,车型适合我国各个层次的消费者需求;三是它们的营销手法,无论是理念还是举措,都比较实在,其中丰田和马自达的销售体系尤为精益。

  韩系汽车——

  “后来居上”真的适合形容韩系汽车吗?答案:适合。

  韩系汽车包括现代和隶属于现代的起亚。韩系汽车的特点是:产品低价格入市,车型竞争力强。现代汽车近3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02年的0.7%,到2003年的5.0%,再到2004年的8.88%,北京现代是我国低迷的轿车市场上一匹名副其实的“黑马”。(作者系中汽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

  作者:张伯顺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