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限制私家车的大讨论已有多轮,前前后后下来,一年复一年过去了,在论辩声中北京市汽车保有辆又创新高,此时北京有关部门提出“抑制私家车发展”概念,可见政府的无奈与谨慎。
在是否“限制私车发展”中存在这样的矛盾:一方面,私家车消费已成趋势,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即将开幕的今年上海车展主题就是“汽车——让生活更精彩”。有车生活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选择,汽车快速大量步入家庭势不可挡,北京市每年快速增长的私车数量就是最好的证明。享受汽车文明带来的方便、舒适、快捷也是市民应有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和支持;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环保等问题日渐突出。就说交通吧,我每次到北京出差感受最深的就是交通拥挤,为了准时赶到目的地,必须提前一段时间出发,因为堵车随时随地可能发生。
当然,解决问题的根本是要“积极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更合理地规划居住社区。”,“远水不解近渴。”当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超过城市交通建设速度时,要保持城市交通畅通就很困难,就需要限制汽车增长过快,这是硬道理。在每一次大讨论中,反对限制私车的声音都很响亮,也很在理,但毕竟得面对现实。打个比方,在一个十字路口堵车严重,你的车在队中,前无出路得,后无退路,在这种情况下,你讲什么“道路权利”都没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疏通。现在的问题就是这样,停车场地有限,道路有限,而车辆又众多,咋办?停车和道路一时难以解决,只能限制车辆,这是唯一的办法。
在北京,即使有车,交通效率已大大降低,不仅对自己,还有自己无车而乘坐公共交通的人;你买车享受了汽车消费的权利,无车人却要共同承担交通拥挤带来的后果(还有环境污染),这公平吗?如果说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话,当前汽车消费者承担的义务是否太少了?不仅是税费,不仅是道路养护费,还要为造成交通拥挤承担一份责任。
北京有关部门用“抑制”一词来“宏观调整”私家车发展,就是要提高汽车消费门槛和用车成本,达到“抑制”私车发展目的,从而达到一种平衡。我认为这是合情合理的,也很有必要。
同时,还要明白,“抑制”私车发展应该是一个短期行,是为城市适应汽车时代提供一个缓冲机会,从长远来说,进行适应私车消费的规划和建设才是根本之计。
刘士剑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