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既不控制私家车的发展,也不限制私家车的发展,但要抑制私家车的发展。”日前,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裴成虎在第6届公共交通国际联会亚太区会议上掷地有声,这表明北京市对待轿车消费支持的态度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数。
如果说,一个多月前外地人在京购车准许上牌照是利好政策,那么最近出于环保考虑有意“抑制”轿车消费的言论,很快被媒体解读为北京市限制轿车消费的利空政策。
事实证明,封堵轿车消费,并非解决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的最佳办法。远的不说,上海就是一个例子。如今上海交通同样堵塞,拍卖牌照无非是给上海市增加了一笔财政收入。
既然“堵”的效果不明显,那么政策的决策者是否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疏”上?
首先要解决的是环保问题。实际上美、日等国现在都在大力推广混合动力车,欧洲极力推广柴油车,这都出于环保和节能的考虑。但到目前为止,像北京等一些城市反而还纷纷歧视污染较小的小排量车或柴油车;另一个问题就是交通拥堵。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与其限制轿车消费,不如积极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更合理地规划居住社区。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现在的许多北京人连去趟菜市场也要开车。但我们不妨逆向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人去趟菜市场也要开车?这个问题是不是更值得思考。
(作者:新浪青年汽车论坛评论员 张利东)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