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比海狮现象与五十铃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 11:36  中国汽车报

  近来,江铃与福特走得越来越近,而与五十铃却渐行渐远。

  真是令人难以想象,五十铃这个知名品牌,20年前还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而现在,江铃却与这个有近20年姻缘的伙伴黯然分手。

  与此相对比,和五十铃前后脚来到中国的丰田海狮,却在沈阳金杯的怀中越养越大。现在,几乎成为老百姓心目中面包车的代名词。

  海狮与五十铃进入中国后,经过近20年的变迁,出现了不同的境遇:金杯凭借海狮成了“铁帽子王”,王位一坐就是8年;但没有一家企业因与五十铃沾亲带故而登上行业排行榜的宝座。

  得先手之海狮和五十铃

  海狮和五十铃项目的引进,同在20世纪80年代。虽然产品的类别和属性有所区别,但当时都属稀缺资源,且市场的缺口很大。

  于是,丰田海狮伴着“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语大量进入中国。而日本五十铃用N系列轻卡技术,换来了4万辆轻卡对中国的进口。一时间,在中国随处可见海狮和五十铃,他们由此在中国市场抢得了先手。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海狮和五十铃却有了不同的命运。

  1985年,负责汽车工业发展规划的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确定北京汽车工业公司为引进五十铃技术的接受单位,用于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老产品的换型。之后,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三省一市联合组建西南轻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共享引进的五十铃车型技术,分工合作生产,年产纲领为6万辆轻型汽车。另有江西、福建、武汉二省一市也共享引进的五十铃汽车技术。1986年又拟筹组“三江轻型汽车工业联合公司,分工生产轻型汽车。

  胡信民时任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谈到这段历史,他不无遗憾地说:“所有这些规划,因与地方、部门、企业之间的想法不统一,最终都没有按计划实现”。

  这是海狮和五十铃命运南辕北辙的分界点。

  白给和渴望之别

  “按当时中汽公司的构想,将引进的最新技术交给最强的企业,这样有利于技术的消化吸收。这也符合加速形成自我开发能力,最终达到摆脱技术依赖,创自己品牌的目的。”现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当时负责汽车技术引进的张兴业回忆道。

  于是,五十铃技术第一个无条件地全部给了北京。1985年,北二汽很“牛”,生产的130轻型货车“红透”了市场。记者当时在北二汽亲眼看到,有领导的“条子”还得排队购买。当时的北京是全国轻型车生产基地,与之配套的北京内燃机厂、北京齿轮厂是一个赛一个“牛”。交给北京似乎是“名正言顺”。

  正是这“名正言顺”显出与金杯“海狮”的最根本区别。

  1988年,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的金杯董事长赵希有,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感觉,引进了丰田海狮项目。而那时,我国的轻客产品技术还处于20世纪60年代水平。当时,金杯也生产轻卡,但日子远没北二汽舒坦。为求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寻找新的路径。金杯迫切希望引进丰田海狮。

  与金杯的情况相反,北京汽车公司属下的企业对五十铃项目并不感兴趣,该项目似乎成了一厢情愿的事情。

  “在五十铃项目上,北京失误太大了。”张兴业一声叹息。“北二汽有了技术图纸,却不肯很好消化,不愿舍弃130车型。在产品结构上左右摇摆,筑成了终身遗憾。”

  据说,北京内燃机厂对五十铃发动机技术不屑一顾,非要花高价引进美国通用的发动机。随着通用发动机的到来,北内的“大厦”也随之倾倒。

  而北京齿轮厂1982年刚完成变速箱的引进,认为再引进五十铃变速箱技术难度太大。白给的结果,是不懂得爱惜。这些企业似乎没有学技术的热情。

  有人总结,北轻汽之所以让后来者——北汽福田替代,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可否认,对引进五十铃技术的态度,是其败落的原因之一。

  同是专业化却结两个果

  北京是无偿得到技术,却没有动力。而金杯对引进是渴求已久,而且也花费了代价。

  金杯人知道,要集中投资,专业化运作企业才会有出路。金杯花好几亿元建起了国内最强的轻客生产制造基地。在零部件配套上,不搞封闭式采购,而实行全国竞标购买。当时,这种超前的专业化管理手段,为金杯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五十铃项目上,动静最大的西南联营公司也追求着专业化。但也正是由于那种类型的专业化,导致了西南项目的“流产”。

  当时的布局,是在贵州建发动机基地,云南建车身基地,重庆建底盘基地。西南联营公司正是在此基础上成立的。

  云南基地的主力——前兰箭汽车厂负责人之一郑女士告诉记者,按上面的要求,兰箭厂花1亿元进口了五十铃全套驾驶室模具,并为此投了1亿元的焊装线,又花了6000万~7000万元买油漆线。全部投资10亿元,年产纲领6万套。

  事后,西南联营公司的一位负责人非常懊恼地表示,兰箭厂如此大的投资,是为了形成专业化生产。但西南各家企业不按规划执行,同床异梦,各搞各的小“独立王国”。没形成专业化,却形成了重复建设。

  郑女士还告诉记者,按照“大而全、小而全”的计划经济模式,6万套驾驶室只能自我消化。当时,北汽福田的王金玉和江淮采购负责人,都来谈过白皮车身的配套,但都一一被拒绝。“中国当时最好的卡车驾驶室却没被用起来,真是可惜了。”郑女士说。

  结果,行政手段促成的专业化联合体,最终以失败告终。

  同是成功者得失不一样

  实际上,从五十铃项目中受益的并不是没有成功者。从客观的角度分析,江西五十铃应该是成功的。江铃这几年走的路,与金杯很相似。在项目还未引进时,江铃就已看到了它在市场的价值,准备与日方谈判引进技术。只不过后来江铃“捡了个大便宜”,无条件享受了引进的成果。在江西,汽车项目没有盲目乱上,集团的建立和专业化分工,保证了江铃的成功。

  相似的背景、相似的过程,为什么金杯成为王者,而江铃没有呢?

  “金杯的成功得益于它是海狮项目的惟一引进者。在海狮技术还没有扩散时,就已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网络化销售。这无形筑起了一道高墙,使竞争者很难逾越。而五十铃项目是越规划越多,越联合越散,一个项目一度变成了七家。技术的扩散,使江铃的竞争地位削弱了许多。”汽车界老前辈、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雨亭这样评价金杯与江铃的得失。

  本报记者 陈静仪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