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区吴中路上一家汽车经销商的仓库里停满了待售的新车,望着空荡荡的营业大厅,店主两手一摊、苦笑地对笔者说:“这些去年4季度进的库存车,估计到今年一季度末也卖不完。”
人们注意到,“库存”——这个令汽车厂商大伤脑筋的字眼,已成为当今车市使用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入世三年来,各跨国公司抢滩中国建立合资工厂,国内各类国有、民间资本也争先恐后挤上造车的寻宝船,轿车产能大幅提升。早在车市一路飘红,厂家疯狂扩产的2003年8月,——法新社驻上海记者在一篇题为《迅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前有险滩》的文章中指出,由于国内外制造商盲目竞争,中国汽车市场已接近于过热,预计未来几年内,可能会有100多家中国汽车公司倒闭,另有几家外国企业迅速撤出。而当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2004年预计将有40万辆轿车尘封在停车场。
果然,这个预言去年被不幸言中了。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底,全国轿车库存就已突破40万辆红线,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关于2004年年底轿车实际库存,目前有两个说法,一说轿车总库存(包括经销商手里的库存)超过45万辆,另一个版本就是超过50万辆。
高库存不仅占压企业的资金,提高运营成本,而且压货甩卖将削减企业利润,冲击市场价格体系,加重消费者的持币待购行为。虽然从表面看消费者暂时得到了实惠,但长期库存的车辆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和品牌的美誉度。
应当承认,企业对去年汽车市场需求的判断有失误。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年初公布的各主要企业排产计划,总量已超过550万辆。但是从4月份开始连续半年多的市场低迷,企业一再调减生产计划,厂家商家使尽了浑身解数,还是回天乏力,库存仍旧不断增加,产销率一度下降到90%左右。
其实,导致轿车库存屡创新高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厂商对经销商“蓄水池”作用的过度开掘。鉴于大部分轿车企业都有拼尽全力完成年初销售目标的冲动,加上谁也不愿意在月度销量排行榜上名次下滑,向经销商这个“蓄水池”转嫁库存(压库),“寅吃卯粮”就成了汽车行业再正常不过的事。去年车市走低,压库力度自然加大。压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库存压力,但经销商迫于厂家压力月底大量“吃进”,总有一天会不堪承受。据了解,当前,经销商库存已经普遍超过一个月的销量,有的库存已经达到两个月以上的销量。大多数经销商承担的贷款利息摊到销售的每辆车上已经普遍超过车价的0.5%。
去年压库大战的沉痛教训引起广大生产企业的重视。可喜的是,去年汽车市场的回调已经引起了许多生产企业的注意,今年不少企业已早早调整了生产和销售计划,以适应市场的变化。然而,人们所关心的是:2005年能否成为缓解汽车压库大战的拐点?雍君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