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持币观望不如早买早用 消费心理变化催热车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 07:39  东方网-文汇报
  中国车市经过一整年的调整,正令大部分厂商都感觉灰头土脸之际,2005年1月却突然咸鱼翻身:销量达到19.49万辆,大大超过2004年1月份的15.55万辆。轿车市场突然在冬天转暖,有人说是因为降价,但是近期没有降价的车厂,如上海大众、广州本田和北京现代却同样实现了开门红;有人说春节是消费旺季,但同为消费黄金周,去年五一、十一却市场惨淡。其实说这两个理由催热了春节车市也对,但它们只是外因,而真正的内因还要归功于购车者的消费心理的变化。可以说,正是消费者日渐成熟的购车心态提升了春节车市的热度,而如何把握这种心理变化,也将是汽车厂商们日后的必修课。

  持币观望不如早购车早使用

  观点: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徐长明认为,1月份轿车市场的热销确实超过了正常状态,最可以解释市场突然升温的原因可能就是那些持币待购的人再也等不及了,于是提前释放了去年积压的购买能力。

  去年由于汽车价格一路下跌,造成了一大批观望的消费者。到了年初,一方面是长达一年的观望从一定程度上消磨了他们的耐心,特别是相当多的消费者认识到了有车的便利后更是如此;另一方面,春节假期的到来使用车需求大增,再加上年终有一笔较大的收入,正好也能够满足他们的购买欲。

  而且消费者也逐渐认识到,消费是有时限性的,今天购买了商品,今天就可以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如果三年不消费,这三年中,金钱还在你手中,但是你却不能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况且现在车价虽然便宜了,但是相关费用,如汽油、保险、贷款利率却上涨了,再加上没有车所失去的机会收益和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影响,早购车早使用也还是值得的。

  而春节只不过提供了这样一个诱因,让这种购车的需求集中爆发而已,当然,中国人的从众心理也是让大家出手的一个原因,大家都买了,自己也得赶紧动手,不然就吃亏了,所以到后来以至于许多车商敢于逆市涨价。

  开始注重经销商品牌

  观点:经销商品牌也值钱。

  虽然目前国人购车最看中的还是价格,但是这种看法在汽车使用的过程中,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前两年在车市上屡试不爽的降价招数,在去年并没有得到好效果就是一个明证。其实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投入,可以说要远远超过车价,所以单纯以车价的高低来决定购买行为,并不一定能够如愿省钱。

  据上海万兴汽车实业公司广告宣传负责人尹世清介绍,前两年许多人买车就像买其它消费品一样,托朋友,找路子,货比三家,越便宜越好;而现在,各种优惠和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反而让他们有点无所适从,何况从本质上来说,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如说某经销商打出“买车送28800元车牌费”的幌子,而这个车型本来的优惠幅度就超过了3万元,当然,一送牌照你就得按原价买了。因此当理性的消费者已经意识到经销商之间车价优惠幅度实际相差无几后,就开始转而注重经销商的品牌,比如经销商的知名度、诚信度、售后服务实力、技术实力等。而一开始以汽车维修起家的万兴,在这方面就受益颇多,至少有40%以上的客户就是冲着维修服务好而选择到万兴买车的,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扩大。

  由于不再纠缠于价格这种眼前利益,购车的决定似乎也比较容易下了。

  企盼拥有第二辆车

  观点:汽车是超前消费?有人已经拥有了第二辆车。

  虽然现在中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只有5.2辆,但在城镇居民中拥有私车的比例却在近年来大幅增加。据统计,北京市每百户汽车拥有量已经接近20辆。对于现在已经有车的家庭来说,产生第二辆汽车需求的已经不在少数。自北亚车市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北京有车人家中有13%的家庭已经拥有了第二辆家庭用车。而在上海,虽然私车的保有量不敌北京,但是据上海申银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销售代表称,年前购车的消费者中,有超过30%的顾客是准备购置第二辆车的。

  在只有一辆车的情况下,先生和太太都要上班,难免会为谁开车而发生争执;而且在小家庭中,一旦家庭成员有增加,原来的车在空间、功能上已不敷用;有时候车被人借走,那么生活也就完全被打乱了,所以当消费者有能力选择第二辆车时,再买一辆车也就是必然的事了。

  上海锦弘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韦升侠告诉笔者,去年,QQ之所以卖得特别好,是因为有的是父亲买给孩子做礼物的,有的是丈夫买给妻子的。

  而同时,给车子升级换代的也特别多,因为家庭购买第一辆车主要考虑的是价格便宜、性价比高,从而造成家庭第一辆车普遍档次不高。因此这次有好几个外地小老板,都是两年前买了风云、奥托、昌河之类的小车而在过年的时候换东方之子。而据东南汽车上海汇胜销售有限公司营业副总龚宝力透露,菱绅在春节期间销量上涨了近2倍,就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已经逐步认识到MPV的宜家宜商的特点,而把它买来,作为家庭的第二辆车的缘故。  文/郑海阳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