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2004年6月以来我感觉最幸福的一个月。”当汽车经销商面对2005年1月份的销售业绩向公众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时,近期车市的火爆程度我们可想而知。与此同时,上海通用、广州本田、奇瑞和神龙等多家汽车厂的多款产品出现供应告急,有些畅销车型出现断档缺货甚至加价叫卖的现象。有消息称,目前车市是有市无车,曾经低迷的中国车市难道真的又步入另一个销售极端?为此,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公司与新浪汽车频道联合进行了“您如何看待有市无车”热点调查,共收回402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118份。
一、“有市无车”是否可信?
真如媒体报道的那样,目前的中国车市已无车可卖了吗?中国的车市在销售的低谷中陡然爆发如此高度,对消费心态无疑是种强劲的冲击。
1、“有市无车”不可能
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77.6%)的消费者表示,“有市无车”不过是空穴来风,部分地区断档缺货的现象只是暂时性的,并不能由此断定整个车市的走势,在他们看来,“有市无车”似乎更象是一种炒作出来的噱头。
“有市无车”似乎太出乎消费者的意料,他们不愿意执着的等待换来的就是这样一种答案。究其原因,69.6%的消费者认为,持币待购依然是今年车市的主流,市场不会有太多的购买欲望,当然,选择这一原因的网友多数为持币待购的消费者,他们对车市充满的降价期盼使其对“有市无车”表示质疑。还有44.1%的消费者对2005年车市的发展形势并不看好,43.9%的消费者依然认为商家还得为2004年积压的库存付出代价。加之近段时间某些车型逆市涨价,给部分消费者造成市场混乱的错觉,自然不会有太高的消费热情,自然也成为他们不相信“有市无车”的原因之一(26.6%)。(图1)
图1
2、“有市无车”是可能的
尽管参与调查的多数网友对“有市无车”的局面表示质疑,但仍有22.4%的消费者认为“有市无车”是可能的,这部分消费者主要集中在18-25岁、家庭月总收入在10001-15000元的群体,且以私企/个企(或个体)员工为主。
春节前夕的购车高峰,给2005车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业界对2005车市的发展趋势抱以乐观的态度,近七成(66.8%)的消费者受春节期间购车热潮的影响,认为2005开局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导致市场需求反弹,有市无车局面的出现,并不奇怪。还有51.6%的消费者认为,不少厂家为减少库存而实施了减产措施,人为地制造了需求紧张。这两点是消费者认为“有市无车”局面可能出现的主要原因。(图2)
图2
二、“有车无市”,谁之过?
无论“有市无车”消费者相信与否,但必须正视的是,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地区的确出现了无车可买的局面,其对车市的冲击不亚于持币待购对车市的影响。而它在局部地区的出现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85.2%的消费者认为这是车市不正常的表现,仅4.5%的消费者认为,这是车市回暖的预兆,由此可见,消费者受2004年低迷车市影响太大,当车市局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已经超出他们的接受范围,尤其是对于等待车价再度下降的持币待购群体而言。(图3)
图3
有市无车,2005年车市的开局如此火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似乎不是市场所期待的局面,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局面的出现?去年,车价一降再降消费者都捂紧了自己的钱袋,而2005伊始,部分车型逆市涨价,消费者却购车热情高涨。是消费者不成熟的消费心态,还是汽车厂商的错误市场预计造成的呢?
调查结果显示,54.3%的消费者认为,有市无车,不在于具体是谁造成的,而是反映出中国车市不成熟的一面,它的不确定性,无规律性都需要成熟的车市进一步去完善。22.0%的消费者认为,2004年车市的低迷,让汽车商家不敢再乐观地估计市场形式,保守的产能规划,却依然无法预料到车市反复无常的变数,错过了大好的市场机遇。(图4)
图4
消费者和厂商似乎永远都在相互博弈,其实,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厂商,调查的最终结果,还是反映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中国的汽车市场还需要进一步的成熟与完善,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理性的消费心态,合理的产能规划,才能促使车市更好的发展。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