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新交通安全法能否终结汽车非法改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5日 08:47  中国汽车报

  回放:北京突查专用车非法生产企业

  1月中旬,北京市工商局对一些生产专用车辆的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1月19日和20日,北京市工商局昌平分局检查执法大队和市局检查执法大队分别查封了两批涉嫌非法生产的车辆。

  之后,北京市工商局昌平分局委托北京汽车行业协会进行鉴定,确定所查封车辆的改装性质和企业资质。北京汽车行业协会组织了由5位专业人士组成的专家小组。21日下午,专家小组到达昌平区朱辛庄村北。被查封的现场在一家生产建筑材料的单位院内,院门外挂着“北京高新达建筑轻钢龙骨厂”的牌子,院内却停放了16辆中、轻型客车。在一个车间内,有3辆正在进行改装的车,一辆是进口原装奔驰-斯普林特314型环境监测车,另两辆是四川丰田柯斯达中型客车。其他13辆车均为奔驰-斯普林特专用车。进行车辆改装的企业是北京市怡孚和融科技有限公司。专家组认定,该企业不是国家发改委《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内企业。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工商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对非法改装车辆和企业进行了处理。据了解,这是北京市工商部门第一次依据新交法治理非法改装行为。

  另一家非法进行专用车生产的企业,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北京拓普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同样没有国家认定的生产资质,为逃避打击,在工商执法人员第一次检查后非但不停止违法活动,反而转移地点,加班加点继续生产。更令人吃惊的是,该公司非法改装的竟然是人命关天的防弹运钞车。该案件目前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背景:非法生产屡禁不止

  按照我国相关规定,汽车生产和改装需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生产企业除取得工商管理部门的营业执照外,还需取得国家发改委的《公告》资格。

  但事实上,非法改装产品却屡禁不止。很难有统计数据准确说明全国的非法生产企业有多少家,许多底盘生产企业在市场调查中发现,在山东梁山、湖北随州、广东顺德等地,已形成了改装车生产基地。这些基地的专用车企业均有几十家之多,但在发改委的《公告》中,这些地区只有十几家甚至三四家有资质的企业。

  非法生产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非法生产的产品不受国家有关法规、标准的制约,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且,由于这些企业在生产、检测及市场准入等方面采用种种减少投入的投机行为,成本比正常生产的产品要低得多,形成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原因:法律缺失影响治理力度

  为什么非法生产车辆能够长期生存呢?

  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告》管理的规定,非法生产车辆在上牌时是无法通过车管部门检验的。但事实上,很多非法生产企业都会通过购买正规厂家的合格证或制造假合格证蒙混过关。

  湖北随州地区一家专用车企业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有的经销商手中有好几家大厂的合格证,据说都是真的。“就算上牌时被车管所发现问题,一般也不会扣车,经销商再想办法就是了。最多就是用户等不急,退车。”这种“制裁”对非法生产企业产生不了多大影响。因此,对未通过《公告》审查的改装车产品和企业的管理,表面看很严格,但事实上有很大的空子可钻。没有易执行、有力度的处罚规定,《公告》准入管理难免形同虚设,成了“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规则。

  另一方面,工商部门虽然可以依据有关法规对非法生产企业进行治理,但过去也由于缺乏明确的处罚规定而难见成效。据山东梁山地区一位企业负责人说,当地工商部门曾经多次查封过非法改装企业,特别是在“上边有通知”时。但每次检查,一般都是在工厂大门上贴上封条。“老板给工人放上十几天假,风头一过再回来开工,啥都不耽误。”相关法律、法规细节的缺失,使得检查执法工作无法让打击对象“伤筋动骨”,也就达不到杜绝非法改装的目的。

  思考:新交法能否终结非法生产

  据悉,此次北京市工商部门对非法改装企业进行查处,依据的是新交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擅自生产、销售未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生产的机动车型的,没收非法生产、销售的机动车成品及配件,可以并处非法产品价值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有营业执照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没有营业执照的,予以查封。”

  有专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这样的处罚力度,以北京市的这两起非法生产案例为例,十几辆进口奔驰商务车的成本高达上千万元,如果再加上几倍于产品价值的罚款,被处罚企业的违法成本是非常高的。

  那么,是否可以认为,有了新交法的相关规定,杜绝非法生产就大有希望了呢?

  一位业内专家分析,仅有处罚力度的加强还不够。如果执法部门缺乏对汽车相关政策和汽车改装技术的了解,在执法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据参与此次执法检查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当检查大队首次前往被查封企业时,该企业人员解释,他们只是对车辆内部进行装修,不属改装生产。无奈,昌平区工商局只好委托北京汽车行业协会组织了专家小组。专家小组根据汽车载荷已发生改变等特征,明确界定为专用车改装生产。显然,技术的复杂性加大了工商部门执法的难度。

  此外,对非法生产的查处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但根据以前多年的情况,指望各地工商部门将查处非法生产车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是不现实的。更何况,许多地区的非法生产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关照”。在某些地区,“繁荣地方经济”的目标是第一位的。由于非法改装对用户利益的侵害一时看不见,对行业的恶劣影响又不是地方管理部门所关注的,所以,地方工商管理部门很难认识到非法生产的危害程度。有了新的执法依据,虽然可以大大加强对非法生产的打击力度,但要取得长期的效果,还需要一个真正把保障汽车行业健康发展当做重任的执法部门来管理。

  业内资深专家杜芳慈认为,要杜绝非法生产,查处非法改装企业只是一部分工作,对那些为非法生产企业提供“套牌”机会的企业也要进行严厉处罚,从源头上治理非法生产。(记者 宋凤珠)

(编辑:仝楠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