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丰田汽车金融(中国)公司宣布,其个人购车贷款业务已在京启动。丰田是继通用、大众之后,第三家获得银监会批准在华开业的外资汽车金融公司。据悉,目前已获批准的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也正跃跃欲试,其后标致、沃尔沃、现代等外资汽车金融公司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然而,在对未来充满美好预期的时候,一个事实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据了解,开业几个月来,通用和大众汽车金融公司签单都只不过数百笔。雷声大而雨点小是业内对外资汽车金融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达成的共识。
美好的市场预期
我们可以看一些历史数据:2001年,在通用金融信贷公司(以下简称GMAC)17亿美元的利润总额中,有30%来自抵押贷款和保险业务。2003年这一比率上升到51%,GMAC当年的利润为28亿美元,占到通用汽车2003年39亿美元总利润的71%。2004年仅上半年,通用汽车金融公司的利润就占据了通用汽车利润总额的50%以上。同期,福特汽车则几乎所有的利润都来自福特金融公司。
据了解,从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其中汽车消费信贷引爆了当时的汽车市场,促进了美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从全球来看,汽车购买平均70%是依托信贷,只有30%是现金支付,其中美国私人信贷购车比例最高,达80%~85%。但在我国,虽然自1998年就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但所占比例不足20%。2004年,基于银根紧缩政策,通过贷款购车的比例仅为5%。
至少三倍以上的差距让汽车金融公司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通用汽车中国金融消费服务部总监魏德明曾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可能将达到1500万辆。按照每辆车平均10万元计算,未来2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额至少会达到1.5万亿元。即使中国信贷购车的比例只有国外平均水平的一半,汽车金融业也将有5250亿元的市场容量。
“我们坚信在中国市场能够成功实现业务的增长。目前,中国大约有10%的汽车是通过贷款方式购买的。我们希望这个数字在10年后会增加到40%~50%。在其他国家市场,如欧洲,金融产品的市场渗透率达到了60%~80%。”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开业新闻发布会上,大众汽车金融服务股份公司董事长布莱宁对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充满信心。
同样期待的还有丰田,丰田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古泽嘉平表示,丰田汽车金融力争把北京地区丰田贷款购车率由目前的2%提高到10%,在未来5年中,丰田金融将逐渐把业务拓展到全国范围,并进军经销商贷款领域。
雷声大雨点小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允许国内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汽车消费信贷业务。2003年,《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及《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出台后,银监会先后批准了上汽通用、大众、丰田、福特、戴—克5家汽车金融公司成立,其中上汽通用、大众、丰田已经开业。
在首家汽车金融公司开业时,业内曾经达成共识,汽车金融公司的到来将打破银行垄断车贷市场的局面,在推动汽车消费的同时还将对银行车贷业务造成很大的冲击。因为,与银行的车贷业务相比,汽车金融公司具有手续简便、放贷迅速、服务更贴进消费,甚至贷款条件放宽等一系列优势。
然而,时值首家汽车金融公司———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开业近半年记者却获悉,该公司仅为500位客户提供了汽车信贷服务,同病相怜的是,开业同样近半年的大众汽车金融公司目前签单也不过数百笔。而丰田汽车金融公司在开业20多天后才接到了第一笔业务。
对此,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消费服务部总监魏德明表示,在开业后的数周时间内,该公司采取了一种“谨慎而积极”的策略,控制了业务量的增长以完善业务流程并逐步积累市场经验。到目前为止,业务进展情况完全符合预期。
大众中国投资公司的有关人士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新业务的发展需要时间,体制的健全和消费者对新事物的接受都有一个过程。
丰田金融公司有关人士则表示,“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汽车金融公司最重要的作用是为本汽车企业的汽车销售服务,盈利并不是主要目的。”
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几家汽车金融公司的解释难免牵强。但是,可以理解的是,目前汽车金融公司面临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明显高于银行信贷的利率还是把更多的消费者挡在了门外,削弱了汽车金融公司的竞争力。
不过,在金融公司看来,信贷风险、融资渠道狭窄和投资手段单一是最大的阻碍。“金融公司的责任就是承担风险,我们的目标就是在控制风险和开拓市场中获得平衡,但如果必须择其一的话,我们还是会选择控制风险。”丰田金融执行副总裁傅朗东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汽车金融公司来说,国内银行在汽车金融方面经历的风险,正是他们的前车之鉴。因此,因呆坏账而全线退缩的银行金融,表面上看是给外资金融公司一次很好的机会,但实际上也无异于一个警示。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张健华认为,汽车金融公司之所以没有选择强势出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对中国汽车信贷市场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晰。受制于国内金融市场不明晰和整个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因而他们的业务规模前期不会太大,速度也会放缓。
实际上,除了国内信用体系未健全而让汽车金融公司无法像在国外那样大展拳脚外,目前政策对金融公司业务的限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首先,目前我国还不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开设分支机构,这使得总部设在上海的通用汽车金融只能在上海开展业务,总部设在北京的丰田金融也只能在北京开展业务,这大大限制了汽车金融公司作用的发挥。
其次,融资渠道狭窄,投资手段单一。在国外,汽车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包括:商业票据发行、公司债券、购车储蓄、以应收账款质押向银行借款、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出售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但国内的汽车金融公司只能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转让和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向金融机构借款。
并且,“自从去年4月以来,车市下滑,持续的信用危机使得银行全面收缩汽车消费信贷业务。6月底,汽车类消费贷款的余额是1833亿元,而到了9月底,下降到1600亿元,净减少了233亿元。汽车金融公司从银行获取的贷款也将相应减少,再融资困难。”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分析道。
实际上,汽车消费信贷并不是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盈利方式,多样化的经营模式使得它们更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机构。贾新光说:“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所获利润的60%都不是来自车贷,融资租赁、信托租赁、汽车分期付款合同的转让与再租赁、保险、抵押等其他风险较小、回报率稳定的中间业务才是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但是我国对这些业务有严格的控制,《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规定,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只能从事单一的汽车贷款业务以及转让和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不能涉及汽车租赁等营利性较高的中间业务。
虎视眈眈,却又不敢全面出击,这就是目前外资金融公司的现状。专家预测,近年内,外资金融不可能大有作为,但从长期看,汽车金融公司还是有生命力的。国内的车贷市场可能形成多元化的格局,由于汽车金融公司实行分期付款,势必造成资金回笼滞期问题。汽车金融公司和制造商进一步做大时要向银行融资,银行只面向汽车金融服务商批发贷款,而非面向广大终端客户。这样,银行达到了发放贷款的目的,汽车金融公司达到了售车的目的,各得其所。这也是欧美许多国家汽车金融市场目前的格局。(钱婵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