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寻找千手观音(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 10:18  京华时报
寻找千手观音(图)

千手观音像

  春节联欢晚会上由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带给观众极大的震撼。途经重庆,大足石刻成了我此行最大的期待,因为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千手千眼观音石刻造像。风景里的千手观音,又会带给我怎样的视觉体验呢?

  朴素之美

  从重庆出发,路上经过著名的“小五金之乡”龙水镇,看到大足的牌子,司机告诉我,大足因其境内的大足川(今名濑溪河)而得名,蕴含“大丰大足”之意,素有“石刻之乡”之称。大足境内遍布摩崖造像,统称为“大足石刻”,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就有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和石篆山石刻五处,规模最宏大又独具特色的当属前二者。

  来到宝顶山已临近傍晚,正是大多数游人逐渐散去的时候,少了嘈杂的人群和石刻前拍照留念的人头攒动,刚好得以欣赏它沉静的韵味。宝顶山石刻开凿于南宋时期(公元1174-1252年),乍看过去,少了些敦煌的神秘,云冈的“胡貌梵相”和皇家气息,却多了些清秀俊美、温婉雅致,保护状况也较为完好。

  南崖沿山壁依势雕刻的《牧牛图》,长27米、高3.3米,在佛像石刻群中,显得很别致。《牧牛图》共十组,刻的不是佛和菩萨,而是描写牧人牧牛的生活,崎岖蜿蜒的小径、幽然静谧的山谷,再巧妙地结合顺岩壁流下的泉水,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跃然石上,这组画面其实是在说明修禅由浅入深的过程。硬邦邦的石刻,却隐含了很多劝人修心向善的道理。

  和谐之美

  我国佛教石窟艺术,有一个从洞窟到摩崖的发展过程。唐以前多洞窟造像,大足石刻则多为摩崖造像。宝顶山大佛湾在全长500米、高10余米的崖面上,“以苍天为室,以大地为纸”,造像裸露在蓝天白云之下,显得格外壮观。

  站在《释迦牟尼涅槃图》的石刻卧佛前,卧佛美得几乎让我屏住呼吸。释迦佛右侧卧,表情安详宁静,头北足南,现半身一手,下半身隐没岩中,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这其实是在有限的崖壁上,把观众的视野引向无限的大手笔。卧佛身前,僧众环立,十六弟子仅露上身,胸以下皆隐于地下。矮化的地位不仅表现了弟子的谦恭,面部的神情也得以表现。在这里,佛与弟子,大与小,横与竖,对比之中有和谐,和谐中产生变化,一种气势磅礴的美跃然而生。

  沉静之美

  历史上大足石刻就是众多游客光顾之地。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传说为观音菩萨生日)更是人山人海,游人车辆连绵达几公里。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说,主要是朝拜这里的千手千眼观音。

  这是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千手千眼观音石刻造像。一般的千手观音造像40只手眼各配上25只手而成千手千眼,可大足这尊观音却不折不扣伸出来1007只手,每只手上长着一只眼睛,以1007个不同的手势拿着1007件不同法器。胸前两只手合十,另两只手结手印,而举在头上的两只手捧着尊佛,这都是立体雕的,其余的手在身后左、右、上方,像孔雀开屏般巧妙地分布在88平方米的崖石上。菩萨面容生动安详,佛手姿态柔软,似乎在空中翩翩舞动,这场景一时间让我几乎窒息,恍然不知身在何处。“如果你肯伸出自己的一双手帮助别人,就会有一千只手也来帮助你。”眼前的千手观音,似乎在默默地向人们阐释着这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

  旅游小贴士

  到重庆后,在朝天门汽车站有直达大足石刻的汽车,当地有宾馆可住宿。

  文/摄 宋慧明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驾车出游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