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实践呼唤构建和谐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 09:07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柏晶伟

  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19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式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18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汇聚首都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界的专家,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党的十六大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这是首次把和谐社会的概念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建设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在现阶段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体改研究会会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高尚全指出,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把和谐社会放在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并列的位置,使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布局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为一体的整体,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系统、坚实的基础。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认为,“和谐社会”的提出解决了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即我们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经过50年的探索终于找到了,社会主义要巩固和发展,必须构建和谐社会。

  多数学者在谈到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时认为,该理论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林兆木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经济发展的成就是世界公认的,老百姓绝大多数也得到了好处。但是我们的发展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是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如果现在不继续转变增长方式,不改变经济发展思路,还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我们的资源环境就很难适应未来的发展,这显然和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丁元竹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对当前我们面对的各种社会矛盾,像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差距等等具有实践意义。

  高尚全将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归纳为:1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特别是教育、卫生等事关全体人民福利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2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之间差距很大,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很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突出。3人与自然关系失衡。资源、环境与工业化的矛盾突出,经济增长仍是以粗放式、高投入、高消耗为代价。

  林兆木说,这些年我们的城乡关系、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存在不和谐、不协调,政府与群众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矛盾,土地征用、企业改制纠纷不断,社会矛盾加剧。这对我们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和谐社会包括那些内容

  李连仲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三个内容:第一,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农民、工人、公务员,彼此之间是平等的,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这样一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第二,要追求社会公正、公平,只有公正、公平、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才能形成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这样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才能实现。第三,我们搞和谐社会干什么?要和谐创业、要和谐兴国、要和谐安邦,在和谐社会的环境下,使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高尚全提出,和谐社会应该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进的社会。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物质前提,但是,经济发展不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如果不能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整体提高结合起来,不能促进普遍的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就可能加剧社会矛盾。因此,必须改变旧的GDP增长观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形成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和谐社会应该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必须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高度,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和谐社会应该是各地区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社会。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长期协调相处的社会。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机制,为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和生存环境,尽可能减少因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对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

  丁元竹提出,第一,一个和谐社会应该给这个社会的成员提供参与的机会和分享的机会,就是提供平等的机会、公正的机会,让每一个社会成员去参与这个社会的发展,参与经济发展,同时让每一个社会成员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和经济发展的成果。第二,一个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责任的社会。要根据各个主体的不同承担不同的责任,包括政府的社会责任,公民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第三,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有发育健全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发育不仅有利于延伸政府的服务,还有利于维护公民的社会权利。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与会学者集中讨论了政府转型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提出,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理顺几个最基本的关系。即政府与资本的关系;政府与民众的关系;资本和劳动的关系。目前这三种关系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处于扭曲、失调、失衡的状况。在政府与资本的关系上,政府对于经济活动过多的卷入,使得政府本身成为利益主体,而且政府和资本之间成了分立联盟。所以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必须要以政府的公共性为基础,它是服务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同时要规范企业或资本利益的表达方式。在政府和民众的关系上,可以说过去政府和民众几乎是隔绝的,基本互动不上。近来一些良性的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开始逐步地形成,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的解决上。这是一个进步。在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上,这对关系在我们的意识形态当中,在我们的法律框架当中,过去几乎都是一个空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个问题不解决是不行的。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公共治理的和谐是最关键的。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社会的和谐,都体现在公共治理是否和谐。政府是最大的权利机构,代表公平、正义,社会上很多机构都不具备政府这样的职能。政府的公共政策、政策安排、制度安排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目前公共治理存在发展结构的失衡、公共政策的偏颇、政治制度的缺失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如何实现公共治理和谐?至少包括:第一,在政府的发展战略选择上应打破单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城乡、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公共政策的制定应该真正地体现它的公正、公平和正义。第三,从政府的职能实现来讲,应该由一个管制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或者说由一个经济建设单一型的政府走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第四,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谐社会的安排最终取决于政府体制上端的安排。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