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15 14:26:30 网友:百年砍柴 发表评论 IP:61.173.159.*
本文颇为精彩,我决定将"持币逮狗"进行到底
消费者用了五年成就了一个词-持币待购
在我真正关心汽车购买的5年时间里,从来也没像今年这样,被一个新鲜词语激励得感触万端。
这个词语,叫做“持币待购”。
一个庞大的潜在的消费群体,捂紧钱包,同仇敌忾,用耐心和毅力,编织成一道立体交叉火力网,向横行多年的汽车暴利,发起猛烈的攻势。
理解持币待购,必须从两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是有币可持。三万五万、三十万五十万,似乎都属于持币待购的范畴,另外,有能力偿还贷款的话,银行所能赊垫的银子也算是可持之币。这么快地就出现了一大批持币待购族,显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咱们的日子在迅速好转,生活质量面临着实质性的提高。
否则,何谈持币?何谈待购呀?
其次是有车可待。以前的“桑捷富”时期,市场冷清,几乎没有什么选择余地;价格离谱,我们大家充其量是水中望月。如今,“老三样”扩编为三十样甚至更多,弄得选车人眼花缭乱;汽车价格像是烈日下的冰糕,淌一摊水,剩一根棍,逐渐露出原形。
尽管经常有人抱怨持币待购现象,甚至把消费者的持币待购视为破坏中国汽车市场秩序、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动因,但是,更多理性的人们,还是透过持币待购,看到了显著的积极意义。
宏观地说,持币待购,是市场对暴利的报复。
具体地说,持币待购,是汽车市场真正实现在优胜劣汰中健康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我们高兴地发现,今年的汽车市场,新车好车剧增,价格迅猛暴跌。整个汽车消费环境终于向繁荣与正常的状态逼近。就消费者本身而言,是大家不约而同的持币待购,换来了自己选车买车用车的主动,换来了理想与现实的靠拢。对于汽车厂商来说呢,持币待购给他们提供了展示各自才能的舞台,提供了清醒看待形势、挖掘内在潜力的鞭策。
在中国汽车发展的进程中,正因为出现了持币待购这一特殊阶段,才使我们的汽车工业在生产装配、技术研发、创建自主品牌、产品换代、价格制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等等多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为迎接挑战、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假如有一天,中国汽车不但在国内整个经济环境和社会生活中树立起被人称道的旗帜,而且在国际汽车市场竞争中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那么,历史应该给千千万万个持币待购者写上浓浓的一笔,甚至记上一大功。
当然,持币待购是无奈之举。持币待购其实也是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的煎熬。持币待购的代价,不仅是情感上的焦虑,更是生命中美好时光的消耗。对此,作为厂商以及汽车管理部门,非但不该指责、讥讽、抵触,而应该充分分析,针对消费者的心态,及早从以往畸形的思维行为里醒悟过来,研究科学的政策措施,构筑适合长久利益的生产体系和营销体系,不再拿所谓的“国际接轨”作为挡箭牌,而是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写出聪明明智的文章,避免在中国特色的汽车消费规律面前被淘汰、被抛弃。
虽然经历了几次大降价,一部分持币待购者也终于忍耐不住,享受起有车的日子,但是,年终岁尾,人们情不自禁地对汽车降价再一次燃起希望之火。事态发展至今,许多人开始探讨汽车价格底线究竟在哪里。我觉得,价格永远都没有底线,产品永远都不会是常青树。还是那句话,等得起就继续等下去,肯定越晚买越省钱,越能买到好车。事实上,国际水准是中国汽车价格的一个参照,但绝对不是对等的终极结合点。中国汽车价格不能脱离中国国民收入,不能脱离市场的需求量,也不能脱离汽车行业的竞争力与真诚度。价格底线,就装在消费者的钱包里、装在消费者日益成熟的购买心理中。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持币待购的行列,随着换车族也开始新一轮持币待购,汽车厂商还将长期地被持币待购追撵着,在物美价廉的征途上气喘吁吁。有的将壮大,有的将落伍,有的甚至惨遭出局的下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将使中国汽车市场在2005年出现洗牌现象,某些厂商、某些品牌可能淡出我们的视野。有一点可以肯定:持币待购必定迫使汽车消费环境更加合情合理;持币待购,必定催生一个崭新的汽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