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座大山之宏观调控篇:对05年车市影响有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 09:39  中国汽车报

  宏观调控对2005年车市影响有限

  本报记者陶 晓喆

  判断“宏观调控对2005年车市景气的影响”必须弄清:2005年宏观调控的目的、方向、可能影响汽车消费的宏观调控措施及其实施的力度等。

  汽车消费顺应国家“更加注重扩大消费需求”的方向

  “第五次宏观调控”主要是从资金和土地这两个导致过热的源头着力进行调控。汽车不是本次宏观调控的目标,汽车消费降温也不是宏观调控所要产生的结果。此番宏观调控的缘起是煤、油、水、电等基本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所针对的是钢铁、电解铝、水泥三大行业的过度投资。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并不需要对汽车行业进行“急刹车”。和房地产截然不同的是,汽车作为一种商品,在被消费之后,并不能升值,并不是投资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说,汽车行业,不像房地产业那样容易产生泡沫。同时,在汽车消费领域,汽车市场自身已经在降温,因此,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汽车行业还不应该成为宏观调控的目标。

  对于2005年的宏观经济发展思路,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在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扩大消费需求”。华夏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彭硕萍表示,2005年国家宏观经济将呈温和减速的态势,消费对于宏观经济的贡献将会进一步增大。这意味着以扩大需求带动经济增长仍然是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原则。汽车作为重要的居民消费品之一,是国家所应倡导和鼓励的,而绝对不是限制。

  可能加息的货币政策对贷款购车人影响不大

  如何判断加息对汽车消费的影响?一旦2005年央行再次升息,人们是不是就不买车了呢?针对以上问题,本报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的调查,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的北京市普通消费者。

  调查显示,2005年,北京市的家用车购买力仍然很强。在被调查者中,33%的人打算2005年买车(见图表一)。37%的人2005年不打算买车,还有30%的人“没想好”。

  对于采用何种付款方式,33%有购买意向的人表示,将采用贷款的方式购车,其他人表示将一次性付款(见图表二)。

  在问到“如果2005年利息小幅升高,您还买车吗?”时,在选择一次性付款购车的人中有80%的人表示“影响不大,还是会买”(见图表四)。

  选择贷款购车的人中,有64%的人表示不动摇自己的购车计划(见图表三)。

  可以肯定地认为,对于大部分贷款买车的人来说,2005年即使利息小幅升高,对他们的购车计划影响也不大。简而言之,小幅加息对私车消费行为影响不大。

  信贷渠道有望疏通

  2004年年底的一系列迹象说明,银行的信贷政策已经有所松动,信贷渠道有所畅通。

  2004年10月底,中国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和招商银行联合同东风标致签了一份协议。协议规定:三家银行不仅允许东风标致享受开设透支账户的权利,而且东风标致还能拥有办理网上信用证的融资“特权”。尽管个人信贷还不能从中受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协议内容是银行主动提出来的。由此也可以看出,银行急于恢复汽车信贷业务的迫切心理。

  2004年11月,上海大众联手深圳发展银行北京市分行,推出了个人汽车信贷产品。这项个人汽车信贷业务由银行直接对购车贷款者进行信用审核,发放按揭贷款最高达七成,而且取缔了汽车分期担保公司,取消了前期客户信用调查。如此,比照东风标致的“银企联合”又向前迈了一步。同时,在四川,某汽车经销商与中国银行分行金融中心共同合作,开始了“免贷款利息”的活动。

  发放贷款,完成信贷指标是银行的生存需要,更快更好地卖车是汽车企业的生存需要。在双方需求的驱使下,联合突破信贷屏障,为汽车消费扫除障碍是必然结果。

  基于上述对宏观经济坚持的方向、2005年可能采取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判断,宏观调控对2005年车市景气度影响不大。

  2005年货币供应量增长15%调控目标稍稍放松

  冉学东 唐昆

  “2005年我国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将保持在15%左右。2005年货币政策的预期目标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均为15%,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年度行长会议上用这两个数字确定了2005年货币供应的基本目标。

  他还阐述说,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支持经济平衡发展,又要注意防止通货膨胀和预防系统性风险。同时,将不失时机地推进金融改革,解决阻碍金融业发展和影响金融稳定的体制机制问题。

  对于周小川给出的这两个数字,笔者采访到的金融专家的第一个评价是比较符合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第二个评价是在政策操作上有小幅放松的意味。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彭兴韵说:“央行之所以确定这个数字,我估计与2004年年末我国银行信贷供给偏紧有关。”

  人民银行1月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货币供应量预计增长14.5%,比2004年初确定增长17%的目标有所下降,比2003年最高增长21.6%的速度下降了近7个百分点,主要金融指标已经回落到合理水平。2004年人民币各项贷款预计新增2.2万亿元,同比少增5000亿元。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周景彤说,2004年贷款控制有点太紧,特别是8、9、10月增幅太低,现在的宏观经济稍不注意就会造成通货膨胀,“所以这次央行的预定目标基本还是遵守了宏观调控‘双稳健’的既定目标,因为稳健其实仅仅只是一个姿态,它并不意味着就不扩张或者不收缩。”

  彭兴韵还说,其实现在宏观经济的一些数字还没有出来,央行在指定2005年宏观调整政策时还缺乏依据,特别是2004年11月CPI只有2.8%,从连续5%以上下降到这个数字,宏观紧缩政策已经缺乏充分的依据,宏观经济的下一步尚待进一步观察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