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企业集团纷纷计划海外上市,引起了一场由媒体发起、政府相关部门参与的一场争论。争论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海外上市是否会做空国内A股市场?会不会让国内投资者在已经受到损害的基础上雪上加霜?高额成本的海外上市值不值得做?海外严厉的监管制度是否让这些企业水土不服,而出现负面效应?
为了理清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四位学者、专家,以期对这些问题做一个全面解读。
不看好汽车企业海外上市
加入世贸以前,我国汽车企业基本上是国有独资企业,遵循计划经济的产销体系,没有什么市场压力。加入世贸以后,汽车企业变被动产销为主动市场计划,有了很大的市场压力。
汽车行业面临很多风险,一直到2004年汽车价格不断下跌,汽车企业发生持续的重组和并购,导致了企业不断寻找新的发展战略。
一般来说,这种发展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所以企业希望可以通过上市来充实资本金。在目前情况下,上市有两种可以选择的方式:一是国内A股上市,二是境外上市。从市场情况来讲,国内A股上市,目前并不适合,尤其是汽车制造业这样的大型企业。因为目前国内A股市场正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如大家所看到的,2005年开市的第一天,上证指数即以1242.77点收盘,跌幅为1.87%。所以很多企业选择了海外上市。
然而,要想在境外成功上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境外资本市场要求高,对企业业绩、信息披露等环节,境外核准非常严格。最近的如创维黄宏生事件和中海油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二是如果我国大的有实力的优质国有企业都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的话,国内A股市场的质量就无法提高,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我认为,最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应该把国内股市做强做大,提高资本的承接力,而且必须先做强,再做大。如果股市很大,但没有任何优良资产,结果都死了,也没有意义。只有做强了,哪怕再优质的企业在国内A股上市,也可以承受得住。目前最急迫的事情是要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增加证券市场资金供应量。因为一个企业上市,不能只考虑怎么集资,而不考虑供给,如果投资者的信心不足,会严重损害整个股市的发展。
有人认为,汽车企业集团应该在国内A股上市,因为相对而言其上市成本低于境外。我认为成本实际上是一个小事情,毕竟在境外上市能多集资,能多拿到钱用于企业的发展,其实也是利用外资为我所用。当然,我们希望成本越低越好,但你要想在人家的市场上市、集资,你就必须遵守人家的规定。有投资,才有利润,发展的目的是做强做大,给海外投资者分享一部分利润,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不过,对于目前出现的汽车企业集体奔赴海外上市的趋势,我不太看好。其实从2003年,我就开始不看好对汽车行业的投资,尽管汽车股有“五朵金花”之美称,但当时很多业外资本都蜂拥而至,我就觉得会失败。结果,2004年低迷的汽车市场,不幸见证了我当时的预言。今年汽车企业之间会继续价格战,但这也不一定能完成企业的重组和并购,因为众多小企业的整合难度非常大。我现在比较看好的是对汽车后市场的投资,比如零部件维修、汽车保养等等,我认为这个行业应该会火几年。因为前几年是买车的高峰,那到了现在,也应该是维修的高峰了。
有条件的汽车企业都应争取海外上市
目前国内有一部分汽车企业准备在境外上市,这是一件好事。
海外上市,一般来说政策比较宽松,是宽进严出,事后监管,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具体来说,海外上市融资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国际化。投资者来自全世界,和国内较为封闭的股市相比,尽管有QFII,但数量不够和开放程度都不够。
二、容量大。规模大,有实力,市值大。
三、规范强。海外资本市场在监管方面有着成熟的法规。从法理上讲,不像国内股市如同救火一样,事后制定规则。
四、素质高。海外机构投资者占多数,基金多,对企业的分析较客观。
五、效率高。上市手续主要是监管,时间上很短,在内地由证监会来做上市工作,一般需要2~3年才能完成,而在境外是由交易所来管理上市工作,IPO一般只需要半年到一年。基于融资时间成本的考虑,很多企业愿意境外上市。
至于有人担心一些国有汽车企业,可能不适应这种局面而放弃去境外上市,我觉得要从长远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我们不可能把自己封闭起来。根据WTO的规定,到2006年,汽车产业将全面放开市场,即使到时候有国家政策对大型国有企业的部分保护性政策,但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东风集团2004年暂停海外上市的步骤,如果是因为怕在海外市场难以成功而有意保护的话,作为个案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在短时间这种保护也还是有效的,但从长远考虑来说,则是不明智的。汽车企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资本需求量非常大,企业必须具备快速融资的能力。
而上汽集团把上海汽车和上汽股份进行置换,为海外上市做好了铺垫。目前对于上汽来说,海外上市的困难在于其操作手法,比如股权结构的问题,因为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都是合资企业,如果把这两块资产打包上市的话,可能会因为股权问题而延缓上市时间。
对于这些大型汽车集团的海外上市,共同难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品牌问题,这影响到投资机构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因为在合资品牌主导下,一旦合资方式发生改变,则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选择,而且,如果在境外上市的话,由于海外投资者不可能很清楚地了解中国合资企业特点,就有可能直接买通用或大众的股票。而在自主品牌方面,尽管民营汽车企业做得不错,但是没有形成气候,所以吉利汽车即使在香港间接上市了,但投资回报并不高。第二个问题比较关键,那就是当初外资进入中国看好的两大优势,现在逐渐变弱了。第一个优势是巨大的市场需求,第二个优势是汽车产业处于相对垄断地位。但是,现在是否还存在这两个优势,可能要打一个问号了。很明显,汽车需求增幅在减缓,垄断地位也随着不断开放而在削弱。
我国要成为全世界制造中心,必须要积极开放,包括汽车业的全面对外开放。我所了解的情况是,国外资本市场对国内行业其实很不了解,对汽车企业也不了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汽车企业很少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宣传。当然,上汽集团的战略规划中有“走出去”的规划,希望借全球收购走向世界,也希望借海外上市走向世界。
我认为目前我国的汽车企业,有条件都要争取海外上市,因为在海外上市成功,可以带来如下好处:首先,可以融到一笔资金,解决经营战略中的资金难题;其次,树立一个国际形象,提高知名度;再次,有利于国外同行建立一个伙伴关系;最后,客观地提高了国外投资者对国内汽车企业的认知度。
有人曾认为,如果国内优质资产都拿到海外上市的话,会让国内投资者得不到好处。我觉得这种观点是国内投资者发出的牢骚。其实企业永远以自己的利益为最终利益,企业必须要考虑适合自身发展的因素和条件。国内A股不景气,大企业必然会考虑去海外上市,作为企业行为,这无可厚非。
另外一个问题是,股市不景气,这有着自身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比如体制问题,中国证监会既监管又审核,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本身定位就不准确,相比香港的证监会,只做监管,而公司上市,统统归在交易所管理,交易所是一个赢利机构。(潘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