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出台后,小排量汽车会很快热起来吗?否。记者近日的市场调查显示,我国各主要城市汽车市场上小排量车的销量并没有明显变化。
虽然调查显示油耗已经成为价格之外消费者购车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其关注度远远超过了汽车安全性、品牌和售后服务。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当多的消费者并没有把目光放在小排量汽车上。记者在北京各主要汽车市场上,随机调查了几十位消费者,他们中绝大多数还是把目标锁在10万元以上的轿车上。
不选小排量汽车的主要原因
被调查者不选择小排量汽车主要集中在3个理由上:其一,养一辆小排量汽车比养一辆中等排量汽车省不了多少钱;其二,目前国产小排量汽车形象比较寒酸;其三,小排量汽车在主要城市中行驶受限制过多。
记者调查的一位消费者,一直开着一辆微型面包车,她对记者说,这车养一年得花1万多元,比她邻居养的一辆桑塔纳省不了太多钱,所以她已决定换车,卖掉微型面包车,换一辆排量大一些的轿车。
按照我国目前的汽车税费制度,小排量车的固定税费并不比其他汽车低多少,因此小排量汽车在使用成本上没有明显优势,而且在有关政策上,也没有体现出资源占有与付酬上的公平原则,这是目前小排量汽车在汽车市场上“叫好不叫座”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以跑得多、多交费为原则的燃油税,是国际通行的汽车税费模式,也是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必然之路。
然而,早在上个世纪末就酝酿出台的燃油税,在中国汽车市场早已由公务车市场转为私车市场时,却还迟迟没有出台。政策导向的滞后直接反映到汽车市场上,就是消费者能买大排量车的,就绝不买小排量的车。记者在调查中,一位消费者的观点很有代表性,既然为道路付的费用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不让买体面点儿的车呢?一位消费者说:油涨价了,可以少跑点儿路,但车的排量一定要够体面。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消费者都是用“少跑”来解决油涨价问题,而不是选择买小排量汽车。
有关政策直接影响用车取向
《乘用车燃油消耗限值》标准对汽车节能事业是否起到引导作用,燃油税出台与否起着关键作用。节约能源是个社会共同协作的系统工程,能否打破政府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决定着中国汽车市场能否真正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根据记者的调查,我国各地对小排量车的限行政策,直接影响着小排量车的市场销售。各地限制小排量车的主要理由是安全性不够,其实按照国家城市交通规则,小排量汽车完全能够满足我国城市主要道路的车速要求。所以,小排量汽车被各地限行的主要原因不是安全性不够,而“大车本位”传统观念才是城市管理者歧视小排量车的真正原因。
“面子”问题影响购车选择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认为开小排量汽车有损形象的消费者是个庞大的群体。我国小排量车总体质量和配置不高是影响小排量车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小排量车就是低档汽车”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了追求低成本,绝大多数小排量车采取了低配置策略,该省的尽量省,而且外观缺少个性,舒适性也比较差,使不少想买小排量车的消费者还是转而去买款式更丰富、舒适性更好的中档车。记者在汽车市场发现,在车漆、汽车内饰等细节质量上,对小排量车不满意的消费者比例要远远高于其他车型。
消费者虽然对目前国产小排量车的状况不太满意,但喜爱小排量车的消费者还是占到被调查者的50%以上。有位被调查的年轻女士说,她一直想买小排量汽车,因为国产的都没看上眼,就买了辆进口的大众甲壳虫。这辆车的价格足够买一辆国产中档轿车,但那个性化的外形和精良的质量,有着中档轿车不能替代的吸引力。调查发现,大众甲壳虫是不少中国年轻消费者最为青睐的车型。目前国内小排量车市场上口碑最好的车型是奇瑞QQ,其极具个性的外形和良好的质量,还是显示了中国企业的制造高档次小排量车的技术潜力。
看来,《乘用车燃油消耗限值》的出台,离小排量车的真正热销还差得很远。国家发改委出台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尽快实行燃油税制度、取消各地限制小车的土政策、提高我国小排量车的档次,以上三点才是引导小排量车消费潮流的关键因素。
因此,想要真正促进小排量车的市场销售,城市的管理部门责任重大,只有取消了那些对小排量车不合理的限制,小排量车才能够真正启动。(本报记者 陈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