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合资企业中争夺话语权 中方声音不该沉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 09:21  解放日报

  有个朋友参加某著名外企的面试,其中一轮是12人选1人的自由辩论。一番唇枪舌战后,我的朋友最终胜出。“要想得到更多关注,就要不断地发声,最好让其他人的思路都跟着你走,这样你就主动了”。———他的经验之谈令我至今印象深刻。是啊,自己沉默,别人的声音就会湮没你。最后即使你想说话,语境已然属于别人。从这个角度说,谁也没抢谁的话语权,只是沉默使自己交出了话语权。

  这几年,就是普通老百姓也知道德国大众、美国通用、日本丰田本田、韩国现代都来中国投资,合资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强音符。尤其是新近合资的汽车企业,我们整天在电视上看那些叫得出名叫不出名的外国总裁三天两头地往中国跑,甚至他们的总统、总理也表现出对新厂奠基的极大热情;我们也整天听他们众口一词:“中国是个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

  为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最近长安福特又在南京准备新建整车制造厂。刚收到福特公关的电子邮件,马自达公关代理发出的新闻稿又接踵而至。看着福特的“福特汽车、马自达汽车和长安汽车共同宣布……”,念着马自达的“马自达汽车、福特汽车和长安汽车共同宣布……”老记们开始郁闷,长安汽车怎么就连只字片言都没有?再往下看,福特的舒明凯说:“这将是我们拓展在华业务的重要一步……”马自达的井卷久一说:“南京工厂是马自达在华整体业务战略的一个关键部分……”连篇累牍之后,只留给长安汽车老总一句感恩的话:“新厂落户南京和马自达的加入将帮助我们获得更快的发展”。老外们深得中国成语“先声夺人”的精髓,而“老中们”对老祖宗留下的成语却反而显得很是生疏。搞不懂是老外太懂宣传,还是我们太韬光养晦?而且,尽管是三方合作,但还是各有各的立场,怎么就有了施与受的变味?结果,不发声音的第三方眼睁睁地就成了舆论的“弱势群体”。

  看多、听多了,就养成了眼睛和耳朵的习惯,合资企业中最关键的那组声音,似乎总是最先、最多从外方的嘴里发出。这种可怕的习惯使我们对外方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本能地受制于这种舆论的先声夺人,继而忽视甚至遗忘了合资中的中方。甚至,老记们在新闻发布会上,也会不自觉地对外方穷追不舍,作为主人翁的中方倒反而显得“门庭冷落车马稀”。没办法,在很多关键问题、很多重大事件上,老外总是第一时间传真或者发E-mail给老记们,而在第一时间中方似乎总是腼腆地沉默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把话筒交给了外方。

  合资、合作的确加速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却也导致我国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某种程度上受制于国际汽车集团。由于体制格局与利益分配格局是未知数,合资企业的话语权与分配矛盾会越来越突出。为了保护国内汽车企业,我们的产业政策规定了合资的股比,但是无法规定的是话语权的股比。争取话语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实力固然是一个绕不过的坎,但是长久的沉默肯定会遭遇强音统治的霸权。面对强势的合作者,作为一种应对和姿态,合资企业里的中方应该及时而积极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现在一声不发,以后何以能发一声而振聋发聩?

  徐慧妮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