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有话就说:“车市寒冬”论打击汽车市场信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 11:08  中国青年报

  据报纸转载,一家很有影响力的电视台的一位经济报道主持人,几天前在一次节目中说:“2004年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还以“明年车市的寒冬还会继续吗”的命题,采访了一家广播电台的节目“总监”。

  毋庸讳言,2004年5月以来,中国汽车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主要是轿车的销售形势严峻,但这也是与前两年所谓的市场“井喷”相比较而言。据中国汽车协会信息部最新统计数据,今年1至11月,全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仍然在16.23%和16.81%,其中轿车增幅为15.49%和15.95%。对比世界汽车上半年2%左右的增长率来说,中国汽车这样的增速,能不能被称之为“车市的寒冬”呢?

  至于所谓中国汽车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的说法,更值得商榷。远的不说,从1980年到2003年的24间,中国汽车市场曾经出现过4次负增长,分别是1981年的-20%、1986年的-15.9%、1989年的-9.27%和1990年的-13.29%。此外,从1994年到1998年,中国汽车市场还经历了为时最长的低速发展期,年增长率一直维持在一位数,其中1996年和1998年增速仅为1.52%和2.93%。直到1999年中国汽车增速才越上了两位数,达到12.43%,继之两年的增速也一直维持在12%到13%。

  2002年和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高速增长,分别达到38%和35%,被人们名之曰“井喷”。其实这样的增速,在中国汽车史上也不是绝无仅有,在1985年、1988年、1991年和1992年,增速都曾分别高达过40%、36.9%、39%和49.79%,只是那时人们还没有想到用“井喷”这样精彩的词汇来表述它。此外,那时候,汽车总量还不够大,轿车比例更小。1992年全国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其中轿车仅仅只有16.2万辆。全国轿车加客车的总计保有量才134万辆,尚不及现在北京市的轿车保有量。对普通中国人来说,轿车进入家庭还处于梦想阶段,大家不怎么关心汽车罢了。

  在过去24年中,中国汽车年均增长率为13.9%,增速之高在全世界极为少见,而截止今年11月,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仍然高于这个年均增速近3个百分点。过去24中只有9个年头增速高于今年,而有15年增速低于今年。在这家电视台主持人的言谈中,可以感到他们对15%的增长率是相当的不满意,认为这就是车市的“寒冬”。

  怎样看待汽车市场的增长率,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汽车业能不能长期保持30%以上的增速,应该不应该保持这样高的增速?汽车市场一直“井喷”下去,对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甚至对汽车工业本身的健康发展来说,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

  在今年8月的一次研讨会上,笔者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破坏性增长与市场报复性下降”。认为作为一个带动性极强、关联度级高的产业,不可能脱离相关行业,单兵独进,孤立发展,必然要受到相关条件的制约。一个产业的孤立发展,就会打破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破坏国家总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今年世界原油价格曾一度突破每桶55美元,国际上不少人就认为是由中国的需求增长拉动的,因为在全球新增的原油需求中,有40%来自中国。中国今年的原油进口量还将首次突破1亿吨。同样,由于汽车交通和房地产等的强力拉动,今年中国钢材消费将突破3亿吨,而去年中国已经消费了全世界30%的铁矿石。中国汽车市场如果年年高速增长,不仅中国的整体经济被打破平衡,整个世界资源都难以支撑。中国汽车市场不可能年年“井喷”,也不应该年年“井喷”,15%的增长率应该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数字。

  今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经常听到汽车界的一些专家指责国家的宏观调控,认为汽车市场的低迷是国家宏观调空造成的。但是在记者接触的汽车跨国公司中,几乎都表示对百分之十几的增长率“感到很满意”,对中国政府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也都予以充分的肯定。

  我们在这里做这些冗长的论证,不只是想说明15%已经是一个合理而可行的增长速度,还认为如果我们对汽车市场的增长率期望过高,就会挫伤中国汽车的信心,同时也加重消费者的期待心理。说得再透亮一点,如果企业总是把前两年“井喷”的销售业绩,作为现在以至今后长期的销售标杆,就必然产生浮躁情绪,就会采取许多急功近利的措施,把汽车市场搞乱,让消费者感到无所适从。今年下半年以来,企业竟相降价,频繁推出新车型,不停的更换销售负责人,都是因为错误地树立了一个标杆,都是这种浮躁情绪产生的结果。如果再进一步依据这种高指标来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投资生产,就不仅会使自己本企业的发展受挫,也将伤害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势头。因为已经没有一个国家汽车发展的速度比我们更快了。

  能迅速成为世界第三位的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市场,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甚至能超过日本、美国做到世界第一就更好了,但是我们各方面的相关条件准备好了吗?我们的国民素质能适应一个完全汽车化的社会吗?如果我们的相关条件没有具备,我们的公民素质达不到这个水准,过高的发展速度带来的就是秩序的混乱,所谓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

  记者 程远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程远专栏专题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