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中国的标致克服了数年之前对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恐惧和苍白,这次一步降价近两万元,而且大张旗鼓祭出“差价补偿”的杀招,显示出对消费者心理把握的熟稔和营销手段的高明。一夜之间,重返中国的标致已经面目一新。
如果这是一场“秀”,也是一场昂贵的“秀”。
标致的成本是多少?据经销商透露,按照今年1.5万辆的销量计划,目前完成的销量7000辆左右。按照平均每辆车赔付1万元的标准,这场“秀”的出场费就高达一个亿,而且是要在一个月内兑付的真金白银。有这一个亿,可以使一个濒临停牌的上市公司起死回生,也足以让一个二流的轿车生产企业再造一条生产线。
比起广州本田降了四万元少赚十几亿,标致把到手的一个亿甩出去做了一场漂亮的“秀”,似乎只是“毛毛雨”。但如果说广本是冷静的旁观者,标致就是当局者的自我救赎。前者要佩服其深谋远虑,后者就要惊叹于其“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
在当前车市持续低迷、消费神经日渐麻木的氛围下,从商业角度讲,“差价返还”到底是成功的危机公关抑或是彻底的得不偿失,现在还难以下定论。但从道德和责任的层面上来说,标致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商人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标致成了商业道德普遍沦陷的当前车市里,挽救大众消费信心的一丝希望。
当然,差价返还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强行把这做法套在销量达到十几万、几十万辆的大企业头上并不公平,寄希望降价补偿能够大范围普及既不现实也不理智。而且从商业的角度讲,交易完成后消费者即承认了交易价格,商家并无责任予以承担价格保值的责任。
价格是刚性的,降了就涨不回来。补偿也是刚性的,这次补了下次还补不补?标致降了可以补,宝来降了怎么补?不敢补是不是会引起更多人不满?是不是会引起更大范围的持币待购?“差价补偿”这把“双刃剑”对于市场的破坏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从奥克斯到福莱尔再到千里马,唯有东风标致的这次“差价补偿”做得声势震天而且干净漂亮。把对消费者的尊重、对商业规则的理解以及主流中级车的地位结合到一处,东风标致至少做到了初步的成功。
降价后的展厅里已经是“观者如潮”,但东风标致之后,又该怎样?车市的消费信心是在对诚信的呼声中重建,还是在消费者重新燃起的希望中陷入新一轮的持币待购?这只“可信赖的狮子”能带领车市走向新秩序吗?
一切都还是问题。(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