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4:中国轿车企业各阶层生存备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7日 13:52  第一财经日报

  在经历了长达半年之久的增速放缓之后,中国轿车市场已经到了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严峻时刻。

  谁是市场上真正的王者?谁是竞争中失意的英雄?表面上看仅仅是汽车产品降价、一些车型滞销、厂家能力放空、商家大量积压。但是,即使是在轿车销售增速高达75%的2003年,30家轿车企业销售不到200万辆,平均每家只有6万多辆;有12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不到1%,其中年销售量不足万辆的有8家,这显然与汽车产业规模效益的规律是背道而驰的。

  到2004年上半年,国内轿车企业的数目已经达到31家,销售113万辆,平均每家3万多辆。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继续放缓,一些车型无奈退出,最后将是轿车企业的大洗牌。

  那么,中国轿车企业总体上是什么状态?各个阶层的生存状况如何?根据上半年汽车行业统计的轿车企业销售情况,结合2003年的相关数据,目前国内31家轿车企业可以按照市场份额分别在10%、5%、2%、1%和1%以下,分成五个层次。在具体分析当中,参考了10年前、5年前的有关数据,使读者对轿车行业有连续、全面、深入的感知。

  第一阶层:三强鼎立

  第一阶层: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和一汽-大众三家,今年上半年销量在13万辆以上,市场份额均大于11%;全年预计销量超过20万辆,市场份额在10%以上。

  这是国内轿车企业真正意义上的 “三强”,要么在华合资较早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要么发展速度较快如上海通用,他们用扎实的业绩占据了领先的位置。

  今年上半年,上海大众销售近18万辆,市场份额为15.8%;上海通用销售14万辆,市场份额为12.5%;一汽-大众销售近13万辆,市场份额为11.2%。

  高手之间的竞争显然是在市场份额。在今年北京车展前后,上海通用在先,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紧随其后,大规模的降价引人注目。而上海通用仅仅拿了一个月的“销售冠军”,也被炒得沸沸扬扬,竞争激烈的程度可见一斑。

  “三强”之争一方面体现在上汽集团和一汽集团谁是国内的“老大”之争;另一方面则是国外两大势力——大众与通用在华之争。

  上汽与一汽之争,无疑是前者占据了上风。身处前两位的上海大众、上海通用销售约32万辆,市场份额为28.3%;都是一汽-大众的2.5倍。

  德国大众与其中方合作的市场份额为27%,美国通用与合作伙伴的份额是12.5%,尚不到前者的二分之一。但是,德国大众在华的领先优势已经被慢慢侵蚀。

  1994年,上海大众销售11.5万辆,市场份额45.98%,一汽-大众销售0.76万辆,市场份额3.04%;两家市场份额接近50%。如果加上当时一汽集团引进技术生产的奥迪轿车20325辆,市场份额8.12%,整个大众在华合资合作的总份额高达58%。

  1999年,上海大众销售23万辆,市场份额40.47%,一汽大众8.3万辆,市场份额14.60%;两家之和超过55%。作为两家大众现在的强劲对手、当年刚刚“入行”的上海通用销售1.98万辆,市场份额只有3.48%。

  总的来看,上述“三强”的市场份额之和不足40%,与美、日、德等“三强”企业垄断市场有很大的差距。如:日本丰田集团一家在日本国内就有40%以上的市场份额。显然,国内轿车市场“三强”仍没有决定性的确立,也使很多企业看到机会。

  第二阶层:五虎争先

  第二阶层:广州本田长安集团、天津一汽夏利、北京现代奇瑞汽车五家,今年上半年销量在8万辆至5万辆之间,市场份额在7%-4.5%之间;全年预计销量在10万辆以上,市场份额在5%以上。

  这“五虎上将”在国内并不是传统的汽车强势企业,而是以“地方势力”为主,有的甚至还走过弯路(如广州轿车项目),只是近几年才脱颖而出的;而合作的外方也非特大型跨国公司,只是本田、现代、铃木等国际上的第二集团厂家。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来势凶猛,甚至孤注一掷,令人不可小视。

  广州本田走的是积极稳健的路子,一步一个脚印。从1999年销售1万辆,市场份额1.75%,列轿车行业第8名;到2003年销售11.7万辆,市场份额提升到5.94%,列行业第5名;今年上半年销售8万辆,市场份额7.08%,已经擢升为第4位。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现代的突飞猛进。2003年,“入行”仅一年的北京现代产销双双突破5万辆,市场份额达到2.64%,跻身“十强”。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5.6万辆,同比增长172.26%,排名第7;下半年更有一度跃居第4的良好表现。

  这一阶层中的长安集团主要是指长安铃木,尽管车型变化不大,但一直默默地在微型轿车市场上辛勤耕耘,同样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今年上半年销售6万辆,市场份额5.32%,位居第5,回归到十年前的排名,但销量已翻了几番。1994年,该公司销售9873辆,市场份额3.94%,排名第5;而2003年销售10万辆,市场份额为5.07%,排名第7。

  在第二阶层中,竞争的关键在于发展速度,以奇瑞为代表的民族汽车工业异军突起。

  从2001年1月3日正式挂牌,奇瑞当年销售2.8万辆,市场份额3.90%,行业排名第8位,2002年和2003年销售分别突破5万辆、9万辆,市场份额也依次达到4.45%、4.58%,连年保持第8的位置。今年上半年,奇瑞销售轿车5万辆,同比增长87.12%,市场份额4.47%,排名还是第8。

  与此相反,天津一汽夏利走的是节节败退的道路。上半年销售5.9万辆,同比下降20.62%,排名跌至第6。天津一汽夏利曾经辉煌:1994年,其前身——天津微型汽车厂销售5.8万辆,市场份额为23.14%;1999年销售10.56万辆,市场份额为18.52%,仅次于上海大众,连续多年名列行业第2。2003年,该公司销售16.46万辆,市场份额只有8.35%,跌至轿车行业第4。

  从市场份额上看,这一阶层的领头羊与“三强”之中最少的差距只有4个百分点;从发展趋势上看,“五虎上将”之中的广州本田、北京现代和长安集团都有可能对“三强”构成威胁。

  第三阶层:八仙过海

  第三阶层:神龙、一汽丰田、东风悦达起亚、风神、一汽轿车、长安福特、海南汽车集团和东南八家,半年销量在4.7万辆至2.2万辆之间,市场份额在4.1%-1.9%之间;全年预计销量在10万辆至4万辆之间,市场份额在2%以上。

  这一阶层的构成比较复杂,主要是一汽、东风旗下的合资企业(各占3家),分别具有福特、丰田、日产标致-雪铁龙、现代-起亚、马自达三菱等跨国企业的背景。虽然说他们有颇具实力的国内外汽车集团做靠山,但所处地位微妙、不进则退。

  “八仙”当中领先的神龙公司并不乐观,昔日的国内轿车“三大”基地之一,现在跌落到前8名之外,甚至在第十名左右徘徊,是令很多人为之扼腕叹息的。1994年,东风公司销售富康轿车0.82万辆,市场份额3.29%,排名第7;1999年,神龙公司销售4.38万辆,市场份额7.69%,位列第4。

  人们对一汽轿车的关心,不如说是对国车——红旗轿车的殷切关注。去年,在红旗轿车车型青黄不接的时候,通过引进技术生产马自达6,让一汽轿车赢了一定的时间与空间。按照厂家的说法,新红旗系列轿车将在2006年推出,也许会在那时还有一搏。

  长安福特在今年开始发力,使其市场份额有很大的提升,也许会早日脱离“苦海”。特别是2月份新款蒙迪欧的推出,并以低价格进入中高级轿车市场,赢得一片喝彩;随后又有对嘉年华的重新定位,价格不断走低,人们开始接受福特这一全球著名品牌。

  比较而言,一汽丰田的确是市场中的“迟来者”,但这绝不应该成为身处第三阶层的借口,否则看一看来得更迟的北京现代。一汽丰田最值得反思的,也许是其居高不下的价格策略。无论威驰,还是花冠,大都因为价格过高而难有更佳的市场表现。

  东风悦达起亚完全可以用“进一步,退两步”来概括。从普莱特千里马,公司出现质的飞跃,2003年销售近5万辆,在同档次车型中处于领先位置。但是,自从今年下半年闯入公务车市场,接连推出嘉华和远舰之后,因品牌号召力不足、价格策略失当等等原因,远未达到应有的市场预期。

  偏居一隅的海南汽车集团(海制)十分不易,用普利马、福美来两款车型独撑苦斗了几年,终于闯出一片天下。接下来,随着福特携马自达与一汽集团、长安集团的全面合作,海制在后续车型、总体发展等方面的前景都不甚明朗。

  摆在“八仙”面前的,的确是一片蔚蓝的大海,相信它们已经感受到了“进一步则生,退一步则危”的意境。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努力,才能有所作为。

  第四阶层:为生存而战

  第四阶层:昌河、跃进、哈飞、北汽控股、金杯汽车、浙江吉利和比亚迪七家,半年销量在1.9万辆至1万辆之间,市场份额1.7%-0.9%;全年预计销量在4万辆至2万辆之间,市场份额在1%以上。

  这一阶层“成分”错综复杂,国营民营、军工地方、合资合作,几家企业的处境都十分微妙,甚至十分尴尬。最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总排名在第16名之外,到底还有多少机会?

  一方面是几家国产品牌企业正处在准备阶段,也有后积薄发、后来居上的可能。如昌河、哈飞等都有年产销20万辆微型车能力和强有力的军工企业背景,有已经开发出的多款新车型,最近还有两家将重新整合的迹象,这一势力不可小视;而作为民营造车力量代表的浙江吉利和比亚迪,其

  决心大、投入也相当大,关键在于品牌号召力的迅速提升,后劲不容低估。

  另一方面,合资企业如跃进集团所属南京菲亚特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今年1至9月生产20515辆,同比下降28.3%;销售22572辆,同比下降18.2%,成为今年以来国内合资公司中业绩下滑最严重的企业。最近有媒体报道,该公司已经把年初5.2万辆的销售目标下调为3万辆。

  还有同时拥有民族品牌和合资品牌的金杯汽车,显然难以在中华宝马两条战线上同时突破。中华轿车遭遇到国内外强手的狙击,市场表现平平;宝马轿车上市一年已经显露出曲高和寡的疲态,降价也难以招来更多的人气。

  第五阶层:为名誉而战

  第五阶层:湖南江南、吉利豪情、吉利上海华普、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华利、一汽红塔、贵州云雀和一汽集团八家,半年销量在6000辆以下,市场份额在0.5%以下;全年预计销量在1万辆左右,市场份额在1%以下。

  这一阶段的企业,要么有较强大的背景,如一汽的三家企业,如上汽通用五菱,还有吉利旗下的两家企业;而湖南江南、贵州云雀的前景就更加微妙了。

  从车型上看,落在这一层面的,几乎都是微型轿车企业,联想到天津一汽夏利轿车的连年下滑,也许不是企业的错,却深刻地反映出我们整个社会消费环境的问题,反映出整个微型轿车行业的无奈。如果国家不能够出台鼓励节能环保车型、特别是微型轿车的相关政策,这一局面也许不会有根本的改观。

  企业的“自救”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9月,上汽通用五菱在推出1.0升新SPARK的同时,将0.8升手动挡SPARK下调1.6万元之多,市场立刻反弹;湖南江南、一汽华利等企业也都采用过降价等方法,只可惜效果并不显著。

  最后,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一汽集团还在这里挂个名,而且是“零”企业(2003年生产212辆,销售717辆;今年上半年生产销售都是0)、倒数第一名!

  相关链接

  中国轿车企业数目:

  1994年16家;1999年15家;2000年13家;2001年15家;2002年21家;2003年30家;今年上半年31家。

  目前国内31家轿车企业的分布:

  一汽集团7家(一汽-大众、天津一汽夏利、一汽丰田、一汽轿车、一汽华利、一汽红塔、一汽集团),东风集团3家(神龙、东风悦达起亚、风神),上汽集团3家(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吉利集团3家(浙江吉利、浙江豪情、上海华普),长安集团2家(长安集团、长安福特),北汽集团2家(北京现代、北汽控股),其他11家。

  本报记者 张宇星 发自上海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