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越来越成为世界大汽车集团新的战略重点。本周一,宝马集团总裁庞克博士就带着新上任的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出现在了媒体面前,因为从11月起,在宝马的战略格局中,大中华区(包括香港、台湾、内地、澳门)已经上升到与北美、德国、欧洲、亚洲等同等重要的5大市场。
提高中国地区汽车市场的级别,宝马不是第一家了。10月初,宝马的“老对手”戴-克集团也宣布任命一位集团董事来负责中国事务,并把中国作为其在亚洲的新核心。而在此之前,本田、日产、大众等企业也都把中国汽车事务独立出来,提高其战略地位。
这么多大名鼎鼎的汽车企业看中中国市场,主要是看中其市场的巨大潜力。即便是在今年,中国汽车市场低迷之时,也仍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这样的数字在欧洲、北美汽车市场疲软的大背景下,是非常惊人的。
以至宝马总裁庞克,对于今年前10个月在中国只卖出了1.4万辆车(其中国产宝马约为8500辆)、取得了11%增长率的成绩仍表示非常满意,因为,其在全球的增长率只有8.8%。
在巨大商机面前,堪称“日理万机”的庞克不辞劳苦地一年要来中国四五次。同样,在通用、福特、丰田、大众、日产等,其高层来华的频率也在与日俱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最大可能抓住中国这个最具市场空间的汽车市场。
面对国际汽车巨头们的趋之若鹜,中国汽车的心情是复杂而又矛盾的。好比我们辛辛苦苦地做了一桌子菜,却被别人大快朵颐;若是不让他们吃,又担心自己不会做菜,最后连菜汤都喝不上一口。于是,中国汽车并没有随着市场的扩大而迅速强大起来,其在许多巨头眼里,还只是一个廉价的加工厂。例证之一是,10月初,在德国大众与同济大学签订联合开发氢燃料电池汽车协议时,并没有把其在中国的两大合作伙伴———上汽和一汽拉进来。按照大众的说法,等新技术进入产业阶段,再加上上汽和一汽不迟。显然,在大众等看来,在氢燃料之类的新技术上,中国汽车企业没有参加的必要。另据一位业内人士说,如果不是考虑政府公关和企业形象,大众也不会与同济合作的。
因此,摆在中国汽车面前的不应是被别人提高市场级别后的欣喜,而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市场优势,多学学自己做菜的本领。在让中国成为巨头们市场核心的同时,也成为技术的核心、研发的核心。而要做到这一步,中国汽车还任重道远。( 张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