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出台 低端SUV何去何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5日 09:17  华夏时报

  10月28日,经过3年的努力,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正式颁布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这是政府首次以技术法规的形式,对乘用车辆(包括轿车、轻型客车和多功能运动型车辆)的燃油消耗进行控制,反映了管理部门越来越注重车辆使用能源的节约。此次制定的标准是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标准对轻型乘用车,包括轿车、9座以下小型客车和多功能运动型车(越野车)提出燃油效率的要求。标准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标准相对宽松,将于2005年7月正式实施。第二阶段标准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将于2008年1月开始实施。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规定:整车整备质量为1吨的乘用车在第一阶段的燃料消耗限值是8.3升/百公里,第二阶段是7.5升/百公里。整车整备质量为2吨的乘用车第一阶段的燃料消耗量限值是12.8升/百公里,第二阶段的限值是11.5升/百公里。整车整备质量在2.5吨以上小于3.5吨的乘用车第一阶段的燃料消耗量限值是15.5升/百公里,第二阶段的限值是13.9升/百公里。

  尽管《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第二阶段标准(即2008年的要求)只与2002年世界车辆平均燃油效率技术水平相当,但由于我国汽车工业技术仍然相对落后,目前生产的车型仍有10%左右不能达到第一阶段标准的要求,有80%左右不能达到第二阶段标准的要求。因此,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汽车产品的技术进步,推动汽车企业引进先进的提高燃油效率的技术;从长远来说,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厂商在出售汽车时公布的油耗数据是怎么来的呢?按照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厂商公布的油耗数据为车速在90km/h的百公里等速油耗。等速油耗是汽车厂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温度、风向、风速等客观环境要求,使车辆在平坦路面(机场路面)或在底盘测功机上保持90公里时速,然后通过专业方法计算出的油耗。而近来许多厂家举办节油比赛时的油耗数据不适用于此次颁布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SUV雪上加霜毫无疑问,《限值》对SUV的发展影响较大,尤其是那些新上的SUV车型。尽管有些厂家特别是SUV厂家在节油比赛时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好成绩,但等待他们的也许将是一场噩梦。随着近年油价的不断上涨以及车市的低迷,SUV厂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销量的下滑。据记者了解,有些国内2流SUV厂家的销量只有去年的20分之一,企业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其中,以低端SUV厂家受到的冲击最大,部分企业到了破产的边缘。《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的公布,将进一步加快SUV市场的结构调整。原来一些没有实力、靠拼装生产低端SUV的厂家将被淘汰,而其他一些主流厂家也必须加大产品技术研发的投入。

  轿车企业顺水推舟而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轿车并不会受《限值》太多的影响,多数轿车只需做一些技术上的小改进就可以达到《限值》的要求。合资企业也可以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作筹码,向他们的合作方要更先进的车型和技术。此前,国际汽车巨头在中国推出的许多所谓“全球同步”车型,其油耗水平高于国外同时上市的相同车型。

  标准的制定只是控制车辆燃油消耗的开始,各地区还要根据《限值》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结合今年6月1日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的“鼓励发展节能环保的小排量汽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国家已经下定决心发展小排量低油耗的汽车,这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需要,更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在各地区制定实施细则的过程中,鼓励生产和使用小排量汽车将是一个趋势。以往很多地方政府制定的限制小排量汽车的政策,将面临调整。国人目前喜好大排量汽车的消费观念也需要逐渐改变。

  促进替代能源开发利用《限值》的推出还将加快替代能源的推出和发展。国内已有多种替代汽油为燃料的车型出现,发展方向也分为5派。

  其中欧系合资企业以大众和PSA为主,希望在华发展柴油车,目前大众在国内所有生产车型几乎都有了柴油版,但是限于相关政策的限制无法上路;日系合资企业以一汽丰田为主,希望发展混合动力,明年中国一汽与日本丰田将开始进行Prius的生产;美系合资企业以混合动力和未来车,也就是氢动力燃料电池车为主进行在华的开发生产,通用已经开始在华的车型试验;而国家发改委的官员似乎更热衷于生物燃料,比如在东北、华北列入试点的乙醇燃料;科技部则更支持纯电动汽车的开发使用。

  随着《限值》的推出和执行,部分有实力的不达标企业和新进入国内汽车领域的企业将寻找新的技术突破口,新能源动力汽车无疑是他们不错的选择。相信在第二阶段(2008年)之前,一些新能源动力汽车将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国家检验检疫局的负责人表示,《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只是针对汽车生产和销售领域,正在使用的汽车不必担心禁令。

  作者:范胜利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