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3.7米客车能否打破市场坚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 10:17  中国交通报-汽车周刊

  2004年10月1日开始执行的《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规定,客车车长最大限值由原来的12米增长到13.7米,宽度也由2.5米的限制增长到2.55米。本刊曾在6月2日刊登中通机械车辆总公司市场分析专家佘振清撰写的《生不逢时 业界淡看13.7米客车》,对这一新的车型进行探讨,现在针对这一新标准,又有部分厂家推出了自己的13.7米双后轴客车。13.7米客车究竟能否适应市场,市场能否接受13.7米客车?希望本文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新的启示。——编者

  自从3月份上海客车博览会上金华尼奥普兰推出第一款13.7米客车后,国内几家主流客车企业也相继推出该车型,详见附表。

  从附表中可以看出,目前13.7米客车产品的开发还仅局限于少数几个厂家,在目前这几家企业的网站上没有看到该车的资料。多方面因素导致13.7米客车迟迟没有进入市场,如国家强制性标准刚出台,相应的13.7米客车目录光盘滞后,金华尼奥普兰“星航线”460万的不菲价格使得进入市场的难度较大,其余厂家的13.7米产品仍处于试制、完善阶段,性能及设计需要进一步检验。

  13.7米客车的定位主要在卧铺客车市场

  任何产品的开发都有一定的市场因素,作为13.7米长度的客车来说,无疑是国内客车市场的新生事物,市场定位值得思考。相对于目前的客车市场来说,13.7米客车的开发最值得关注的亮点就是增加车长1.7米,乘员容量增加。笔者认为,13.7米产品的市场空间比较狭窄,短时间内更多的是作为品牌车型存在。原因如下:13.7米客车座位数增多,可能的市场有四种:一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区间短途运输,二是劳动力输出大省的长途客运,三是卧铺客车市场,四是公交市场。

  在区间市场中,由于客运市场运力相对过剩,导致13.7米客车短时间内在短矩离营运上没有用武之地。中国客运市场在1998年以后发展比较迅速,特别是客运资质评定开始后,客运车辆的需求增长很快,同时,大部分线路出现车辆运力超饱和状态,这种现象在以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地区表现更为明显,运力普遍过剩的结果是不可能增加运力,所以,13.7米客车的市场注定很小,除非未来几年客运行业整合后,竞争秩序好转,才可能在运力相对旺盛的发达地区出现13.7米客车运营。

  在劳动力输出大省中,由于客运车辆主体客源的消费能力有限,购买车辆最敏感的是价格,目前的13.7米高档客车无法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另外,在劳动力输出大省,特别是铁路不发达地区,客源保持持续稳定饱和,单天班次较少,13.7米客车的上座率可以得到保证,但由于购买力较弱,目前13.7米客车的价格与市场不适应。按照劳动力输出大省使用的12米客车53座,平均价格在55万元左右,单座价格1万元,13.7米客车61座,考虑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座位直接增加纯利润因素,13.7米客车价格在80万元至90万元才可能被这个市场接受。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是国家发布强制性标准要求卧铺客车座位数从2+2布置改为1+1+1布置后,导致卧铺客车载客能力降低25%,结果使卧铺客车的销量急速下降,所以,13.7米客车在卧铺客车市场上可能还有一定的容量。但目前的卧铺客车以宇通产品为主,单车价格都较低,13.7米客车的价格将会是决定能否进入这个市场的主导因素。

  13.7米客车的价格需要平民化

  13.7米客车作为崭新的车型,需要客车厂家在市场推广前进行严谨的设计完善过程,另外,13.7米客车是一个全新的车型,新主要体现在双后轴的应用,如何保证联动第三支撑轴的限位设计比较重要,没有多少崭新的技术含量,但是作为一种新车型,厂家推出前的试验以及设计完善过程十分重要。同时,满载22吨的质量需要考虑车辆的整体设计强度。13.7米客车市场主要在卧铺客车,是客运范畴,客运车辆作为生产资料,追求投资效益最大化,所以,价格上需要倾向于平民化,建议客车厂家开发进口(国产)发动机+进口总成的产品,尽可能降低价格,为13.7米客车创造进入市场的条件。

  13.7米客车的春天仍然需要等待

  13.7米客车未来市场最大可能在客运上,客运对于车辆的稳定性、动力性、经济性等要求较高。同时,作为生产资料,客运对于投资回报要求较高,目前的13.7米客车在这几个方面无法全部满足,所以,13.7米客车自身的完善及提高是进入市场的先决条件,这需要一个过程。同时,随着北京、四川、福建等地的客运联合体不断出现,行业内部存在了自我调节能力,规范竞争环境,避免恶性竞争,才可能为13.7米客车创造生存空间,只有产品适应了,市场规范了,13.7米客车的春天才会出现,而这两个影响13.7米客车推广的主要问题,没有三五年的工夫是很难取得效果的。

  (本文作者为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市场分析专员)

  杨立慧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