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召回实施前后反差大 厂商至今处于观望状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 09:51  信息时报

  规定实施前厂家忙召回,实施后对后果存在顾虑,至今处于观望状态����

  10月1日,对汽车召回来说,绝对是个分水岭。据了解,9月两家汽车厂商分别对汽车产品进行了召回,并且,还有几家也向有关部门发出了召回请求,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召回规定”)10月1日正式实施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厂商发布召回公告,据有关专家介绍,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肯定的是,厂商对召回规定实施后进行召回的后果还有一定的顾虑,处于观望状态,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召回规定实施前忙召回

  从3月15日召回规定公布到10月1日正式实施,“召回”成了汽车新闻中的关键词。6月18日,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国产汽车召回先河,宣布对马自达6CA7230AT型轿车召回维修;9月9日,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宣布对部分奥拓召回维修,成为第一家国产经济型轿车的召回;9月15日,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开始对萨拉毕加索型轿车部分车辆进行召回。这期间,还有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用“市场措施”、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用“免费实施改进措施”,对各自汽车存在的缺陷进行免费维修。

  据记者了解,从6月开始,国内已经有10多家厂商对存在问题的汽车进行了召回。但奇怪的是,10月1日召回规定正式实施后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局面。面对召回规定,汽车召回嘎然而止,众多汽车厂商未有任何动静。

  召回程序相当复杂

  据有关专家介绍,召回规定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规定,比如先向国家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报告,是什么样的质量问题,有多少辆汽车存在质量隐患,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而且必须向舆论进行公布。同时必须先报告解决方案才能进行,在召回之后还必须再向有关部门报告召回结果等等。相对而言,在召回规定正式实施之前,汽车企业在程序和成本上的要求简单得多,因此企业抢在新制度实施前进行召回,对企业有利得多。

  此外,不排除企业进行“做秀”的成分。之前进行的召回实施的成本很低,都不是关键的零部件。有的企业召回完全可以用别的办法来进行。企业高调宣布召回,可以有很好的宣传效果,对品牌形象有好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用户开始认识到,召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不代表车不好,仅仅是为了排除隐患。汽车是很复杂的东西,在上市前,尽管企业做了很多实验,但是很难避免缺陷的发生,出了问题很正常。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正大光明地进行。

  厂商处于观望阶段

  从目前召回的反响来看,召回后总体反响是好的。国内一位实施主动召回的汽车厂商负责人坦言:尽管召回给企业增加了不小的经济成本,但从用户反馈意见可以看出,这不但没影响到企业在公众中的信誉,反而还提升了企业的信誉,给消费者和全社会留下负责守信的美名。而且,汽车召回制“逼”得我们在设计上丝毫不敢马虎,在技术上不断追求创新,在制造上必须精益求精!同时,一汽轿车有关负责人认为,他们进行的召回提高了体系能力,建立、完善了信息管理体系,并最终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但是,召回规定正式实施后,谁也没敢轻举妄动了。据有关专家介绍,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厂商对召回规定还存在一个认识和适应的过程,对召回规定实施后实行召回的影响还没有办法来估计,只能是先采取观望态度,都不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此外,由于召回规定的程序相对要复杂,汽车厂商的准备和相关部门的审批都要复杂一些。

  相关新闻

  MAZDA6召回收尾 用户满意度大幅提升

  近日,记者从长久汽贸获悉,备受关注的一汽轿车MAZDA6召回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统计结果显示,截止2004年10月10日,一汽轿车已成功完成95%召回车辆。据介绍,在售后服务体系的强力支撑和广大用户的大力配合下,整个MAZDA6召回工作有条不紊,效果显著,目前东莞的召回已接近尾声,用户对召回期间提供的服务也深感满意。

  今年6月,一汽轿车首开国产轿车召回先河,宣布对部分MAZDA6轿车实施召回。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在召回涉及的38000台MAZDA6轿车中,已完成36042辆,占95%。MAZDA6召回是对一汽轿车售后服务能力的重大考验。

  据介绍,东莞长久汽贸在得到召回通知后,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落实召回相关事宜。一方面对客户信息进行分析总汇,及时主动通知车主,详细记录每一次接触过程;另一方面对技术人员进行紧急培训,力求保证技术万无一失。此外,每当车主前来,经销商就派专人进行沟通,安排实地观看加装隔热垫的全过程,解释技术原理,并加班加点以确保在第一时间内解决缺陷问题,直至车主满意而去。

  本版撰文/时报记者 刘立安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