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汽车教育从娃娃抓起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1日 09:39  中国青年报

  最近,有幸参观了在天津开发区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汽车展。笔者发现,与以往几届车展不同的是,展厅里孩子多起来,从十几岁到几岁,但是不管多小,他们对于车倒是一点不含糊,挨个随大人仔细观瞧。能够自己走路的,就摇摇摆摆地走到一辆辆跟前,用小手拍拍打打,才不管上面是否写着严禁触摸。耐心的家长更是借机进行现场教育:“这是宝马,这是法拉利,以后咱长大了就买这样的车回来。”

  这种早期汽车教育,在展厅里随处可见,当然平时在各种车行里更是比比皆是。包括公共汽车上,常见有家长,一般是父亲,对孩子进行实地教学。一对一答,乐在其中。如今三四岁的小孩能说出大街上常见的二三十种车的牌子已经不算什么。

  这种倾心对孩子进行早期汽车教育,当然缘于我们这一代人对车的向往。从六七十年代街头追逐一辆辆笨重的大解放,到几年前看到身边的朋友开回了第一辆属于自己的私家车,车在我们经济独立之后,总是梦想之一。

  汽车确实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一个轻轻一抬一踩就能行走的大机器,这不仅吸引成人,更是吸引了小孩子的眼睛。经常可以见到一个两三个月刚能转动小脑袋和灵活转动眼珠的小人,在路边晒太阳时眼神会跟随着一辆辆车子。这几乎是源于人的一种本能,快速奔跑的本能。

  小孩不光喜欢汽车,连汽车模型也都在其中。一个朋友的儿子三岁,玩具里就对汽车情有独钟。每次去商店,都要买一辆玩具汽车,现在家里已经有上百辆大大小小的玩具车。而且对有车的人非常崇拜,这让觉得养车还有些困难的朋友夫妻二人很没面子。

  可是听着小娃娃们,顺口说出的一个个推崇至极的汽车品牌,不能不让我们脸红,全都是国外大品牌,从没有听说哪个孩子向往买一辆夏利或是吉利(是真话。当然,小孩的心思更理想化,长大后买车就要考虑车价了。)

  想起从娃娃抓起,这句被用滥的话前面已经跟上了计算机、环保、航天、国防等词,其实汽车列入其中也无可非议。

  都说美国人对车的感觉比我们好,那是当然,美国这几十年的几代人,从刚出生起就没有离开过汽车。一般家庭拥有三辆汽车,夫妻各一辆,再加一辆度假的房车,实属正常。从小接触汽车,了解汽车的脾气、知道汽车的优缺点,长大了造汽车就知道注重什么,已经成为自然的链条。

  不像我们,除了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也几乎总被扯进知识产权的纠纷之中。其实不用苛求,我们见到大量的轿车都是成人之后,学车也已经不是手脚最灵活的年龄,驾驭一个体积大于身体几倍的大物,总有些畏惧。更不能提造车了,模仿也许是最好的捷径。

  可是我们的下一代绝不会这样。我的女儿不到两岁,话还不能说全几句,但是在她的泀汇库里关于行车的几句行话倒是非常准确:“倒车、打灯、小心警察”,以至见到红顶的加油站,就会指含糊不清地说“给车车买点汽油喝”。在她们这一代成长中,汽车会是一个自儿时就在一起的朋友,终生相伴。等他们这一代担当汽车制造主角的时候,不光是动力机械、油路系统的设计,对外形、对车内空间设计、对人车关系等,就会更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他们会真正地了解车。而同时带来的还有对城市交通道路的更合理的重新布局,因为他们从小知道车的行走轨迹,知道如何处理与行人、非机动车的关系。

  不过,对于我们这个年轻的汽车国家来说,因为汽车刚走进我们的生活,本是一个代步工具的它,被赋予了很多外在的东西,当然是围绕着地位和金钱,有车无车是成功与否的标志,车好车坏是地位的象征。听到过一个真事儿:一个小学生的父亲去接儿子,前面正当中停着一辆车等人。于是父亲按了按喇叭,却被平时性急的儿子制止:“你快别按了,前面是同学家的广本,你一按都知道我家是夏利,太丢人了!”

  在我们对下一代进行汽车教育的时候,实在该少把我们对于金钱与汽车,汽车与地位的联系弱化、淡化。从硅谷回来的朋友说,美国的中产阶段大多开实用型汽车,奔驰、宝马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相反倒是中国的移民,乍富之后,像买房置地一样,总要买一台力所能及范围内最好的车型。

  那是我们这样一个从半截开始纳入汽车社会的民族,对于汽车还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没有平和地把它做为一种工具。当越来越多的家长,把自己对于汽车的向往,望子成龙式地加到孩子身上时。孩子也在影响着父母的选择。据说,那一辆辆QQ很大一部分是被城市中准白领的年轻母亲买走,而在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孩子喜欢那两只鼓鼓的大眼睛和漂亮的颜色。

  在希望孩子以后平和地对待汽车,也能够以从小对车的感知,长大后能造出更能体现我们民族特色的,也就是真正的中国名牌汽车时,还有一点小小的担心和私心。曾有研究说,人的智力分为许多种,其中这些年增长最快的是视觉空间智力,现在人的智商每10年就会增长3分。这里面当然有汽车的功劳,一踩油门,让小小的孩子看到了此前多少代人不可能一下子见到远处的风景。不过,也确实更可怕,单就这一项,我比女儿的智商分数竟然少了将近10,在这一点上,我们与新一代的汽车儿童相比会显得多么的愚笨。

  李新玲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