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销售进入第四季度,也是最关键的一季,经销商能不能完成销售量在此一举。因此,记者就前三季度的销售状况和第四季度的预测采访了几位专业人士,并从中总结出可能影响四季度销售的不利和利好因素。
不利因素娓娓道来
第一,汽车产品种类的饱和
众多新车的出现,分食了有限的市场份额。同时也给消费者一再等待的理由,成为汽车业内人士争相诟病的一大不利因素。
以低端市场为例,前两年10万元以内的产品就只有夏利一马独行,再看今年,奇瑞QQ、千里马、赛欧等都进入这一市场,使产品达到了饱和状态。在蛋糕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分吃的人多了,为了保住自己的份额,不得不经过惨烈的斗争。
第二,支付方式受限
国庆过后新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正式开始实施,国家进一步提高汽车贷款的门槛,极大影响了消费者贷款购车的热情,影响了汽车消费能力的释放。
由于大量坏账的出现,银行受到车贷风险影响,国家增加了对车贷发放的限制,使得购车者不能轻易地在银行获得贷款,让不少有超前消费意识的汽车消费者望而却步。
第三,汽车使用成本的上升
停车费、汽油费以及堵车带来的间接损失,汽车使用成本的不断抬升让精明的消费者悄然止步。
汽油价格年内还有可能继续上涨的消息让不少有车族惶恐不已,对于购车族的消费热情更是打击一片。同时汽车消费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北京的交通越来越堵,停车场给人以“越来越少”的感觉。行车难和停车难的问题越发严重,如果当你有车后回家的时间和你没车的时候回家的时间非常接近时,当你买车后发现去很多地方都难以找到停车位时,你还有买车的欲望吗?
第四,汽车价格的不稳定
车价的持续下跌使汽车市场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只有一个稳定的市场才能有稳定的销售。然而目前情况来看,国产车年内是不太可能出现价格稳定的局面了。
年末汽车经销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库存的压力是经销商最头疼的事,银行承兑汇票的到期又面临银行的“追债”。10月8日奥迪的大幅度降价,又将引起汽车高端市场的血雨腥风。
第五,汽车厂商的心理期望值太高
实际从市车管所的新车统计数据来看,前三季度总的销量还是不错的。与国外相比更是如此,在国外汽车销售的增长保持在两位数上就算是很不错的了。
但如果和前两年的“井喷”现象相比,肯定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整个汽车行业产生了一种心理落差。如果从业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对生产销售进行相应调整的话,预计第四季度仍然会延续前三季度的疲软状态。
第六,消费者的等待心理
现在有很大一部分持币待购的消费者,他们受到明年进口车降关税政策的影响,认为明年车价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车价的不稳定也使得他们放慢了购车的步伐,他们害怕今天买的10万元的车,明天就变成了8万元。
有利因素屈指可数
第一,大量消费能力的积累
说白了就是大量持币待购的消费者,他们将有可能成为带动四季度汽车消费的重要力量。
持币待购的出现确实是汽车销售的一个危险信号,但是从4月开始积累的这股力量,实际上也是一种消费能力的变相积累。而且经过大半年的积累,这股力量一旦释放,带来的销售业绩也是蔚为可观的。也就是说如果时机对路,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将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军。
第二,新产品的出台
按照国际惯例,新产品的出台肯定能够带来一定的销售。四季度还将有部分新车登场,应该能给冷清的车市点活力,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如果还能抓得住消费者的心理就是最大的成功了。何况已经有新车型宣称从车展开始就有忠实追随者了,这样看来新车应该可以带动一下停滞的销售。
第三,促销
花招不断的变相降价让消费者产生了“审美疲劳”,但在利益的驱使下,还是会有中招的购车族,经销商的促销活动仍会对汽车的销售有一定的影响。
据说奥迪刚一降价其销量就上涨了三倍,可见促销这招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如果厂商能冷静下来,仔细分析消费者心理,应该说促销还是有效用的。
本报记者 鄂佳 余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