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由《环球企业家》杂志举办的汽车论坛上,虽然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等因故未能到场,但有关中国汽车业的现在、未来的争论依然激烈、精彩。
怎么拿到外国人的技术?——没戏!还是先从“奶妈”做起,从零部件下手
当主持人提出“我们如何从外国人手中拿到技术”时,遭到在场的所有汽车行业人士的一致否定——“通过合资方式换取核心技术不现实。”但靠自己呢?“还是先吃饱肚子再说吧。”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分析,实际上我们汽车工业也就是这两年才有点好日子过,刚吃上饭,刚吃饱饭,有的企业还没有脱贫,所以谈不上真正的开发。
贾新光的话让一汽丰田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海洋深同感受,他端出了一汽的“奶妈思想”作注释——我现在是穷人,养活不了自己的孩子,就要出卖奶水养富人家的孩子,挣钱改变我穷苦地位。国企就面临这样的选择,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批评。一汽跟大众合作、跟丰田合作,最终是想把自己的解放和红旗做好。
此外,董海洋提出,汽车不仅仅靠技术,技术无国界,但品牌有属性,有技术但无品牌,便永远被奴役。
一位端坐台下的听众按捺不住,慷慨陈辞“没有必要谈论从国外拿技术,技术必然出现在中国人手里。”中国企业当前的紧要任务是挣钱,有了相当的积累后,可以“买脑袋”,15年后,可以有中国人自己的技术。
由此延伸,众人基本达成共识:既然整车技术研发和国外差那么远,可以从零部件下手。一部车有4万个零部件,关注这一块,有可能有突破,众多汽车厂降低成本的强烈愿望为零部件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车市增长突然趋缓
不是坏事,是汽车制造商的进步
“以前别人问我买什么车好,现在问什么时候买车好。”贾新光说,有电视台采访问后一个问题,他答曰:“着急就买,不急就先等等。”贾认为车市下半年萧条,有各种原因:路堵很厉害,停车收费很高……还包括对降价降怕了。他呼吁:现在政府不要急着从汽车上收钱,应该创造点汽车消费的宽松环境。
董海洋认为,汽车市场增长趋缓到是“回归”和“进步”的表现。这些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不乏大起大落,这种巨大的波动说明汽车发展市场内在的不平衡或紊乱,今天市场终于从高度增长回归到20%,趋于理性。“原来老是在一个养满鱼的水池子里钓鱼,不需要钓鱼技术,现在要到河里海里钓鱼,是对整个汽车界的考验,大浪淘沙。”
科尔尼咨询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天兵认同董的观点,认为在当前状况下,汽车相关产业链上的各个点要调整心态,调整脚步,从小地方着手,精耕细作,以便适应今后的发展。
产能过剩了﹖——没过剩,在中国仍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从当前车市的低迷,话题自然滑到了“产能”。张天兵认为,2007年后,中国汽车将供需失衡,产能过剩。贾新光则认为产能过剩问题现在已经发生,“降了价还卖不动说明生产多了。”但是现在有一矛盾现象,尽管国外的一些咨询机构都发出了警告,说中国汽车产业投资过剩的风险越来越大,但国内外没有一家企业说要削减投资。现实是“不投资是等死,投资是找死,但是只有投资才可能不死。”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执行总监孙晓东的看法略有不同,产能不是从今年开始过剩的,以前就一直过剩了,中国汽车市场最好的时候产能也过剩,今后也是这样,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没有一个朝代说产能不过剩,问题是哪些产能应世而生适合市场需求。产能过剩并不是整个汽车市场和汽车工业发展的致命问题。其实相对于其他地方,汽车产业投资投在中国的风险最小。
华商科技有限公司CEO博约克赞同孙晓东的观点,作为一个“老外”,他认为中国还没有形成产能过剩。就中国市场情况来看,中国本土企业很少把车卖到国外,国外厂家把产能转到中国,因为他们在中国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董海洋也加入了反对阵营,“我觉得现在不用担心产能过剩问题,因为所有市场主体都是按照市场需求及反馈调节自己的生产,产能过剩这种预期过早。”
如何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现在谈国际化为时尚早,“安内”更重要
“未来中国汽车行业有没有走出去的战略?走出去的战略以出口为主还是到国外设厂?还是买下品牌包括销售网络?”
主持人的话题再次引发一致的摇头——“出口尚未成规模,现在谈国际化未免是梦想。”
贾新光表示,中国汽车工业一直在做出口,但没有一个战略,他们游击战打得很好,就是售后服务等一整套市场运作跟不上。其实现在世界上还有中国的空间,就像当初日本及韩国从美国手中争取到机会一样。
董海洋则表明,在一汽眼中,当务之急是“安内”,“深挖洞,广集粮,慎出口”。当本土市场成规模时,“走出去”便是自然的事。
“老外”博约克认同这种务实态度,认为现在国内市场形势严峻,根本无暇考虑出口的事。国际化也非一日之功,需很强的财务背景,懂外国市场,有很好的产品,还要有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本报记者 陈军君 谢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