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真的要把Prius的生产和销售引进到中国来,并且这是丰田首次在日本以外的地区生产混合动力车。听到这个消息,着实让人感到有些诧异:丰田为什么要把在中短期没有很大市场前景的混合动力车引进到中国来?为什么选择中国作为第一个海外生产国?这么做他们的好处是什么?
市场还没有确定 型号和产量都待定
由于对电动汽车进行过若干年的研究,所以记者从很早就开始关注丰田的Prius了。毫无疑问,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有产业化趋势的混合动力电动轿车了,技术和设计世界一流。但从1997年首次推出Prius,至今已在全世界销售了12万多台,可算已初具规模。但对于当前的中国,消费者重视汽车价格的程度远远高于对环保的需求。例如车长4.45米的Prius Ⅱ,相当于排量为2.4升自动挡传统汽车,去年在新车发布会上,丰田宣布的售价是215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6.2万元,现在欧洲出售的基本价格是2495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5万元。与之同排量的轿车在中国的售价,奥迪A6(长4.86米)2.4升在24万元左右,雅阁(长4.81米)2.4升售价近26万元。据丰田汽车中国事务所副主任杨红坚女士表示,还没有具体在中国市场的实施细则。这里只能估算按欧洲售价进入中国市场,Prius应该在价格上具备竞争实力,但除此之外,还要考察售后服务和维修等方面的价格。但是可以肯定,现在对传统汽车的维修保养手段,对于Prius是不够的。但要让中国人现在就为环保付费,不会有很多人愿意的。因此Prius能在中国有多少销路,还是一个问号。因此对于将在中国年产多少台车时,丰田的杨女士只是表示“年产量根据市场调查后,根据需求来决定”。而且也没有确定是生产Prius Ⅰ代还是Ⅱ代,只明确说生产的车“没有考虑出口”。
丰田不是“好心婆婆”
选择中国作为第一个海外生产Prius的国家,丰田的考虑是什么呢?在美国,丰田的销售业绩喜人,直追美国三大,为什么不在美国生产Prius呢?抑或是在环保重视水平很高的欧洲生产呢?对此丰田杨女士的回答是:“丰田在推广混合动力车方面,考虑的是全球性的普及,正在根据地区的特性探讨最适宜的引进方式。我们认为在中国跟一汽进行合作生产是最合适的方式。”
但真的如此所说吗?丰田真的是环保卫士和“好心婆婆”吗?去年在《福布斯·中国》2003年5月号上就有一篇揭示丰田环保电动汽车战略的文章。文章里有这样的描述:丰田正忙于在美国市场制造尺寸更大、利润更高、耗油量大的运动型多功能车和轻型货车,也正是这些车帮助丰田实现了较高的利润率。而燃料汽车即便取得了商业化的成功,要真正上路至少要花几十年的时间。而且通过走上环保之路,丰田可以迫使那些处于劣势的竞争对手花费原本就紧巴巴的现金,用于类似的绿色环保研究。如果不迫使竞争对手这样做的话,处于劣势的竞争对手会将钱用来开发可能与丰田直接竞争的新型轿车和卡车。丰田汽车有足够的财力兼顾环保汽车的研发和传统新车型的开发。如果丰田的科学家们能够赢得燃料电池或混合动力车的任何一场技术赛跑(目前他们正朝这个目标迈进),他们就有可能在这两个全新的汽车领域建立起既成事实的标准。丰田已经通过将混合动力车技术授权给其主要竞争对手日产汽车公司,从而得到了对其部分研发费用的补偿。日产汽车需要绿色环保汽车,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自行研发。该授权交易宣布成功完成之后,在东京繁华的银座大街,专门为此举办的一次庆祝晚宴上,丰田的工程师们风度翩翩地向日产汽车的同仁祝酒。回到丰田汽车城,他们感到心满意足。
影响中国混合动力汽车标准已见成效
在中国生产混合动力车,丰田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在中国,丰田的产销量远不如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等公司,虽然最近与广汽进行了大手笔的合资项目,但终究在中国市场上没有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丰田聪明地着眼于未来,就像《福布斯·中国》揭示的那样,丰田要树立未来汽车标准。而且他们已经做了很多,可以说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据悉,在2003年7月底,丰田就与我国主要负责标准制定的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签署了关于共同研究的协议,而且拿出了几台 Prius样车做试验。据CATARC有关人士介绍,我国出台的若干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标准,就是通过在Prius车上的试验制定的。由此可见,丰田已经成功地影响了中国的相关标准制定。这种影响将是深层次的,比在中国买车造车得到的效益更大、更持久。虽然丰田说要把混合动力技术运用到一汽生产的某些车型中,但明年在中国要投产的Prius的关键部件还是要从日本进口。丰田杨女士在回答是否会考虑在中国生产这些关键零部件时,只是含糊地说:“具体事宜还有待今后进一步商榷。”
可以认为,在传统汽车领域,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有三四十年,追赶是具有不小难度的。但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至少在实验室层面,可以说是同步的。国家也看到了这点,所以在政策和资金上都有所支持,但同时也需要有若干大型骨干汽车企业的努力。企业肯定是以赚取最大利润为目标的,因此,在目前内燃机汽车国内还有很大需求的时候,企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生产销售传统汽车上面。但同时,国内也有些企业,甚至是行业外企业看到了我们在电动汽车上的前途,积极开发并努力让电动汽车产业化,就如在湘电股份在混合动力电动客车上的努力那样。但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就会如一位从事汽车教育40年的老专家认为的那样:“中国汽车与世界的差距不是近了,而是更远了。”
在企业界里有句俗话: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丰田确实是一流企业。这次Prius进入中国,着实给我们上了关于现代企业和市场理念的关键一课。 (袁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