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运动的心
福特FOCUS Concept & 设计师Paul Gibson (福特亚太区设计经理)
毕业于汽车设计殿堂级学校——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Paul Gibson,在我们的访谈过程中表现出一个顶尖高水准设计师的种种才华:脑筋反应快,说服力强,幽默,爱车……他告诉我们Focus是一部新潮运动的三厢车,他还抢过我手中的笔记本,要将他最爱的车Lancia Stratos画给我们看。
采访开始之前,我实在出于内心、而不是出于礼貌地向他赞美了一番Focus Concept,这部车的造型可谓出类拔萃,一改近来国内亮相的几款三厢车给人的不良印象,而且作为本届北京车展唯一作全球首展的国际级作品,此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们更关心的是,福特作出如此惊人之举,肯定意味着这部Focus概念车将和中国市场发生密切的关系,我们的问题也由此展开:
是谁决定将这部作品选在北京作全球首展呢?当初设计它的时候,你就知道它将是一部针对中国市场的车吗?
让Focus概念车在北京车展首度登台,这是很多人的决定。我们开发这部车的时候,由世界各地的研发单位一起参与,其中就包括福特在中国台湾、印度、美国等地的设计室,我们做了很多方案,听取了来自各个可能市场的意见,所以它是可以适应不同市场的。
那么新Focus还像上代那样是一部纯正的欧洲车吗?
上代Focus本来是一部纯种欧洲车,设计也主要是针对欧洲市场,但它实在太成功了,在全世界的市场不断增长,现在我们会说这部Focus是一部“全球概念车”。
这部Focus概念车的造型风格属于哪一派?
我认为它有着欧洲的风格、亚洲的形态。
作为一位欧洲设计师,你怎样看待三厢式的车身造型?你同意三厢车普遍不如两厢车好看吗?
我们将这部Focus概念车设计成三厢式,是因为我们从调研中知道亚太区的消费者喜欢车子豪华一点,舒服一点,我们当然希望作品迎合大家的喜好。至于三厢和两厢哪个好看的问题,我见过许多漂亮的两厢车,也见过许多漂亮的三厢车,这视乎设计风格和车身比例,每部车是不同的。在Focus概念车身上,我想它的形象是既豪华、又很运动的。
在Focus概念车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些Mondeo的影子。
是的。Focus和Mondeo的设计概念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它们有着相近的造型设计语言,令你一看到它们,就会知道这是一部福特。Mondeo上的半圆形轮拱、车身腰线、垂直的车尾和三角形尾灯,这些元素你都可以在Focus概念车上找得到。它们是相似的,却不是完全相同的,我认为Focus的比例感更加出色,视觉感也更清新。半圆形轮拱是此车的一个重要元素,它将成为福特轿车的一个品牌特征。
这部概念车距离量产还有多远?
这问题要视乎我们的“概念”程度。有些概念车要4年才能成为现实,有些则只需要半年。今天大家看到的Focus概念版,展示了新一代Focus将是怎么一副模样,我们展出它也是为了收集大家的一些意见……在它身上你可以看到和C-Max(福特今年在欧洲推出的采用新一代Focus平台的小型MPV)风格同出一辙的车头灯,或许是这一点给人感觉它已经很接近量产了。
后窗玻璃看起来很倾斜,可以保证有充足的后座空间吗?
我个子够高了吧(近190cm),但我坐进去它的后座完全没有问题。后座的空间不仅要看尾窗的角度,还要看你怎样安排前窗和后窗的斜度和起始点(随即他起立在挂图上细心给我们比划),平衡前后窗的角度,以确保内部的人机工程布局合理。
(顺着他的比划,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侧窗的尾部有一个轻微向上翘的造型,这是一种潮流还是起到什么作用?
的确近期在好几部车上你都可以看到类似的设计笔触,但我们用这个设计,完全只出于我们的需要。这个上翘的侧后窗造型,给车子增加了许多个性,而且能起到平衡整车形态的作用,因为前部的感觉很运动化,这个笔触则为车子的后半部也赋予了运动感。如果这里仅仅用一条直线,它看起来就会平淡得多。我们可是花了很长时间才设计出这个细节的。
能谈谈那个特别的LED车灯吗?
在概念车上,我们尽可能地展示我们的技术,LED车灯是其中一项。它的弯线形状让车灯更有动感,而且营造出一个强烈的前脸形象。雾灯也是非常特别的,四周是LED灯泡,而中间是一个黑洞,这和一般的传统车灯是相反的。
你觉得从什么角度看这部Focus概念车最漂亮?
正前的低角度(就是上页题图他和车子合照的角度)。这个角度看起来,车子最有运动感,有一种贴在地面上的感觉。如果你要刊登它的照片,就登这个角度吧。
你认为这部Focus概念车整体上表现出一种什么性格?
相对于“舒适”、“豪华”、“运动”这些简单的词语,我更倾向说Focus概念车的性格是“确切表达(Exactly Expressed)”的。它的线条简洁明快,看起来贴地、跑得快,又很舒适。所以它对于自己应有的性格是做到了“确切表达”。
看来你很强调它的运动感,这是新Focus的一个重要特性吗?
因为我知道Focus的主要买家是那些年轻的行政人员,他们都不会喜欢那些看起来跑不快的车子的。
【2】
“混”出未来
奇瑞B14 Crossover概念车 & 许敏(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志水俊晴(设计师,日本SIVAX公司)
奇瑞的B14混种概念车,设计师是日本人,奇瑞人则从中学师。或者这还算不上是可以代表奇瑞实力的作品,但这应该是中国车厂开发新品的正道。在访谈中,我们感觉到的是在开发B14的过程中,奇瑞在“自主”环节做得很好。
得知奇瑞将在北京车展上展示一部自己研发的概念车,我们都非常期待。后来在展台上看到真车,它从设计到模型制作水准,的确都达到了一个“登堂入室”的水平。但我们也是直到与设计师坐下来开始访问的一刻,才知道此车有“海外力量”参与研发——这是奇瑞之前的产品中所没有的,所以意义重大。在我们看来,这种模式和哈飞的做法有些类似,某程度上可以看到这两大自主研发民族企业在策略上逐渐走向一致。
我们觉得很惊喜,眼前的这部车距离量产还有多远?
许敏:大概明年年底会量产。它的平台将是B级车平台(B11,也就是东方之子的平台),造型设计和内饰完全是从零开始做的。
主要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志水:中国的汽车文化从家庭三厢车开始,它给予了生活的便利。有了便利以后,人们就希望别的功能:用途更多,载人更舒服,于是车厢往高大的方向发展,但是这个发展方向所带来的缺点就是牺牲驾驶乐趣。奇瑞这部“混种车”的概念,是带来一款既有驾驶乐趣,又有舒适乘坐空间的家庭车。开车的人作为一家之主,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到驾驶乐趣,这是此车想反映的思想。如果开上纯种的MPV,就会毫无驾驶乐趣可言。
请介绍一下你所在的SIVAX公司,以及B14的设计过程?
志水:我们是一家独立的汽车研发公司,5年前就开始到中国来,研究中国的汽车市场和机会了。这部B14概念车共花了2年时间,一年设计,一年建造模型。展示的模型是在日本制作的,因为日本的概念车模型制作水准目前仍高于国内许多。展出的只是一个模型,没有发动机、传动系统等,但内饰的制作已经相当工整。
设计此车时有特别针对中国市场的考虑吗?
志水:我们认为这部车应该是部高级车,它可以出入五星级宾馆,这也是许多中国人想要的。
有中国设计开发人员参与吗?
许敏:并不能说B14完全是由他们设计的,我们的人员一直积极参与其中。他们是国际知名的设计公司,主要是卖技术。除了这家以造型设计为主的公司以外,我们还和很多其它公司合作,有底盘设计的,有试验开发的,还有发动机、变速箱、电子的设计与开发。目前和他们的合作形式是和他们做项目,然后在这个项目当中,我们的人员参与其中。
为何采取了这种和国外公司合作的方式?
许敏:这样可以使我们很实际地学习到他们的开发方式、开发流程、数据库等,把他们的技术、先进的东西都为我所用。如果只让他们开发的话,我们学不到实质的东西。而让他们做老师,带着我们来做,这样既能保证开发出来的产品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又能让我们的人也学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成为一流的队伍。这是一种新式的合作模式。闭门造车的话,我们3年4年还未必能造出来,只会和世界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而这种新的模式,让我们一步就到位了。
与奇瑞这样的公司合作,跟其它国外大公司相比,是否有不同之处?
志水:很大不同。中国在汽车研发上没有太多的历史,参与研发的人员都是年轻人,我们更多的是扮演了老师的角色,他们很愿意向我们学习。
特别满意这部车的哪个部分?
志水:我喜欢整部车的package。这是一部中等高度的七座位汽车,可以方便地进入停车场;它的造型非常流线,在高速公路上会有很出色的表现。我知道中国的高速公路已经是全球第2位了,我们相信这部车在高速公路上会非常舒服。
它有越野能力吗?
志水:应该没有。设计时没有考虑。
它的亮相对奇瑞而言有什么特殊意义?
许敏:在这次车展中,我们展出的只是目前正在开发的大批东西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台整车(B14)、一台新的发动机。我们目前在开发的18台发动机,只展了一台出来。还有很多很多新东西正在开发。我们要让大家看到,奇瑞在追求科技、时尚这条路上已经走到了很高的高度。Crossover从一开始的设计理念起,就经过了我们的认可、讨论,以后还经过草图、油泥模型评审、样车阶段,每个阶段我们都派人进行了实际体验,充分讨论,确保设计是按我们最初提出的要求来进行的。每次都在十几个方案之中选择,最后才达到一个我们满意的效果,我们的人员始终参与其中。
【3】
清醒造轿车
哈飞赛豹 & 黄振华(总设计师)
赛豹的总设计师黄振华,和我先前接触过的哈飞工程师一样,外表朴实、精于技术、对自己的车了如指掌。和他聊起赛豹的开发,除了感觉到哈飞在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外,更让我看到他们有一个开发“轿车”所必须的清醒头脑。
和国际大品牌相比,哈飞赛豹的展台是那么不起眼,甚至显得寒酸。黑色的展车做工上显得不够精细,吸引力似乎还不如相邻展台上的一部铃木Liana。不过,我们绝不会因此而错失这部意义重大的轿车,因为它出自哈飞。继出色的小路宝后,我们已对哈飞开发的产品抱有一种热切的期待。赛豹的轴距为2600mm,尾厢容积达500L,是一部中型轿车,也是哈飞迄今为止最高级的车型。他的总设计师黄振华,像我先前接触过的哈飞设计师一样,非常乐意沟通,他用直白、朴实的方式向我们解释了开发这部车的一切。
赛豹的总体开发情况怎样?
黄:我们开发这部轿车,是为了拓展我们的产品系列,培养我们的研发技术。在先前几个产品的开发中,我们联合国外公司做了很多工作,赛豹的外形就是继续由我们的伙伴宾利法连那执笔,而底盘由我们在现有基础上优化。我们这次在试验方面投入了特别多的时间,特别注重产品的品质一环。
请介绍一下外形的设计思想。
黄:赛豹的外形是宾利法连那公司设计的,在设计理念上,我们不希望这部轿车给人太过超前的感觉,而是中庸、稳重,给人富贵的感觉。结果交出来的设计是我们比较满意的,它不会一眼就让你觉得惊喜,但值得让你细细体味,高雅、完善。
内饰的设计如何?精细程度可以保证吗?
黄:内饰造型风格也是由宾利法连那设计的,他们还进行了内钣件的造型可行性工作,细化的工艺则由我们去跟进。考虑到这是一部轿车,而且要建立我们的品牌形象,我们采用了国内和国外比较好的配套厂家,相互经过2到3年的时间合作才发展出来。
底盘的情况呢?还是像路宝那样请莲花调校吗?
黄:我们的赛马底盘总体性能是不错的,赛豹底盘是对赛马的一些零部件、匹配作了优化而成。应该说在“设计思想”上是沿自赛马的。我们这次还是在自己开发设计的基础上,请欧洲公司进行了优化,不过这个公司名字我们这次就不提了(是不是“莲花”其实也不重要,关键看实际表现)。
动力配置如何?
黄:赛豹有2台发动机,分别是东安1.6升4G18,和2.0升国产三菱4G63,配5前速手动或4前速自动变速箱。这两台发动机其实都采用沿自三菱的技术,比较成熟,可靠性有保障。从目前的整体性能试验评价来说,赛豹的加速性、操控稳定性都表现得相当不错,尤其是2.0升的车型,由于它的车身尺寸不大,开起来速度相当快。
它的车身不算大,空间会理想吗?
黄:赛豹的车身内部尺寸完全是以欧洲人的体形标准设计的,可以确保1.8米的人坐进去都没问题。我们在一些方面也考虑得很周到,前座椅可以作高度调节,前后调整的距离也比一般轿车长,从200mm延长到220mm,充分照顾到了不同体形的人。
还有什么开发观念上的突破之处?
黄:在整部车设计上,我们对安全性作了很周全的考虑。它有双轴可调式前大灯、预紧式安全带、撞击吸能区、气囊等许多安全设施,设计上已经满足了欧洲现行的法规。前、后、侧面的碰撞测试都是按欧洲现行法规来做的。
生产的进展如何?
赛豹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正式投产,两台发动机都已在进行试验,将会同时上市。目前展台上的这部黑色赛豹,车身钣金做工比较粗糙,因为这只是试制车,用简易模具制作的,很多地方尚未调节到最佳状态。(这个回答让我们舒了一口气)
和路宝相比,赛豹在自主开发方面有什么进步?
黄:第一是大量试验带来的品质进步,这一点我们非常有信心;第二是在设计理念和方向上,这车更能迎合中国人的用车习惯和需要,更加耐用。由于它是一部“轿车”,哈飞在开发过程中也更加精益求精。
你觉得赛豹最漂亮的角度是哪里?
黄:前45度角、侧后的角度。路宝是讲求时尚的,而赛豹则比较传统,我们相信可以接受它的用户群会很大,这是我们追求的设计方向。
【4】
现代人的觉醒
路虎Discovery 3 & Steve Haywood(首席项目设计师)
我一直觉得路虎的设计师应该是越野发烧友,属于死硬派。而和Steve交谈后,除了印证这一印象外,我又格外感受到了路虎对于现代社会精髓的领悟,就如其中文名字由“陆虎”改变为“路虎”一样。
全新的Discovery 3出现在北京车展,这是它首度在亚太区公开亮相,此车的照片先前已经被我们反复琢磨,它极其简洁的设计是越野车中罕见的。不过作为一部路虎新车,外形绝不应该成为主要的卖点,我们和设计师的访谈也不应该只围绕着它的外形,那样会太过肤浅了。
新车的设计很独特,它迎合的是哪些市场的口味呢?
Steve:我们最大的市场在英国,第二大市场是美国。所以新车的设计要确保在这些大市场里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当然我们也留意了潮流的发展,确保这部车能够带领全世界的潮流。
新车的研发方向是什么?
Steve:Discovery 3是建立在我们全新平台上的第一部新车,未来我们还会有其它建立在这个平台上的新车。这个新平台的重点是追求公路、越野等全面的能力,对路虎来说,我们不仅要坚持提供一流的越野能力,也要在现代化的公路上,提供出色的舒适性、操控性和驾驶的感受。所以新车依然具备了卓越的越野能力,而又在公路一环实现了大跨越。这个新平台的一大特色就是有着很宽广的能力范围。
新一代路虎改用了独立悬挂、单体车身,它们的越野性能会有所下降吗?
Steve:Discovery 3可以通过我们最残酷的试验地形,越野能力并不比过去任何车型差。这是因为我们有非常出色的车身结构和机械设计,而且有很多最新的科技来进一步提升它的性能。在结构方面,它依然有着很大的通过角、很高的离地距、很长的悬挂行程,依然非常适合越野。机械方面,新车配有很出色的V8和V6发动机,6前速变速箱,中央和后差速器设有电子差速锁(中央是标配,后面是选装),可以从0到100%之间选择锁合程度,这也是很高端的越野装备。在科技环节,我们有全新的地形选择系统。
请介绍一下这个你们非常推崇的系统。
Steve:作为此车全新的一个装备,它给予Discovery 3在各种地形上前所未有的适应性。驾驶者可以选择公路、湿滑路面、泥泞、沙地、极端山石路面5种行驶路况,车辆所做的就是自动设置全车所有可以改变的系统,包括发动机控制程序、变速箱换挡程序、ABS和ESP等电子系统的介入积极程度、空气悬挂的高度、中央差速器的运作等等。只要你用按钮选择现在走的是什么地形,上述这些系统便全部自动调校到最适合你的模式,给予你最大的帮助。这个系统是此车最具革命性的技术,是市场上前所未有的,它确实提高了驾驶乐趣,增强了车子的实力。它非常有用,而不只是增加一个卖点。
在一部越野车上增添如此复杂的电子系统,会影响到可靠性吗?
Steve:其实它的原理只是管理车上原本相对独立的各个系统,而没有增加些什么,所以与其说这是一个巨大复杂的系统,不如说是一个聪明的系统,它与全车各个系统对话,将它们融为一个整体,使车子在任何地形上都可以有最好的设定。至于可靠性方面,与电子系统的多少其实并不成比例,现在绝大部分汽车都用了许多电子系统,例如自动变速箱便几乎全部是电子系统控制的。我们的地形选择系统其实无关乎可靠性,只是相关于功能性。
那么往后的路虎车型也会朝这个电子化方向发展吗?例如Defender?
这个新平台将作为日后路虎许多新车型的基础,下一代Defender的情况暂时不能相告,但我肯定一点,就是路虎一定会继续坚持以强大越野性能为基本原则,事实上Ddiscovery 3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再去追求更广泛的功能、更多的驾驶乐趣。它在公路上有非常好的操控性、完善性、平顺舒适性,有像轿车一样的特质,两年前我们推出全新一代Range Rover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向大家展示了我们的新方向,是在不牺牲道路舒适性的前提下追求极端越野性能。Discovery 3展示了我们在这个方向上更进了一步。
Discovery 3有和Range Rover(览胜)共用部件吗?
Steve:Discovery 3几乎是全新的,不是以目前某个车系为基础。例如它的空气悬挂系统,只有很少的配件是和Range Rover共用,因为我们设计Discovery 3的重要一点,就是整体的布局。从外到里,我们着眼于7座位的设计,在许多机械设计环节都遵循于这个整体布局。当然,除了空气弹簧之外,你可以看到Discovery 3的车身造型,即便是和Range Rover相比,能力也毫不逊色,包括相同的悬挂行程等等,而且车身更小,车厢空间更大。但它和Range Rover在设计上是不同的。
请讲讲新的造型设计?
Steve:新的造型很现代化,也很简洁,它有延续自上代Discovery的线条,例如车顶的阶梯造型,这是对中、后排乘客头部空间非常有帮助的设计;但我们也在车头部分,赋予了它Range Rover的影子。
内饰设计怎么样?我们觉得路虎的内饰可以和捷豹相媲美。
Steve:在内饰材料,例如地毯、皮料方面,Discovery 3借用了许多Range Rover的高级选材。这是一部高级车,设计目标也是针对高级市场。对于这个市场的顾客来说,你必须给他们提供很高级的内饰用料,同时在机械上提供非常完善的驾乘感受。在选材上,它看似和捷豹一样高级,但路虎对于选材还有更高的一重要求,就是可以有多种用途的能力,可以适应越野车多变甚至恶劣的使用环境。因此,在Discovery 3的车厢里你看不到桃木。路虎的顾客用车是更加灵活、广泛的,而不仅是像捷豹那样只追求一种贵族气氛就够。
我们还未有机会试驾新Discovery 3,可以告诉我们你的驾驶感受吗?
Steve:Discovery 3的驾驶感受是很愉快的,新的V8/V6发动机、变速箱,大大提升了车子的驾驶性能,独立悬挂、转向感,都比过去更舒适和有乐趣。在公路上自由驾驶的感受非常畅快。每次我或者我的同事们开完这部车,都是脸带微笑的。
你觉得对手是哪些车?
Steve:针对地方市场而定。在全球来说,丰田陆地巡洋舰系列/凌志LX470显然是我们的一个强大对手;奔驰的ML越野车也和我们直接竞争。相比之下,宝马X5和我们竞争不大,因为它更倾向于轿车,而不是越野车。但我们最引以为荣的是,我们没有造出一部“me too”(“我也是”)的汽车,而是设计了一部绝对的路虎,完全反映了我们的品牌、DNA。
【5】
为大英自豪
捷豹全铝XJ & Andrew Dobson(XJ车系项目研发经理)、Gerry R.Penrose(XJ全球产品计划经理)
两名来自捷豹XJ项目队伍的设计和策划负责人,在访问过程中始终对他们创造的XJ充满自豪感——在我们看来并不是那么让人眼前一亮的XJ,其实已经完全实现了他们清晰明确的设计目标。
为何新一代XJ的车身造型和上代相比变化那么小?
Andrew:我们设计前调查了客户的想法,他们都希望捷豹的设计能够渐变,保持基本的风格,但他们也提出了希望,就是想内部空间更大。于是在新一代XJ上,我们将前风挡玻璃的位置前移了,车身高度增加了,因此内部空间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你在外形上仍然看到它保持了与上代非常一致的风格,这就是了不起的功夫。
新车最大的成就在哪里?
Gerry:对于全新一代的XJ,我们最满意的还是车身全铝的构造。全铝车身最初是源于航空技术,我们前期与专业的公司合作开发,后期自己再开发。内部结构与奥迪基本相同,但制造技术有所不同。捷豹采用铆钉铆合,而奥迪采用的是铆钉结合焊接。相比之下,铆合的技术要经济一些,维修也比较方便可行。
为何新的捷豹都用方形水箱格栅了,惟独S-Type还是用鹅蛋型格栅?
Andrew:根据市场调查,我们发现S-TYPE的客户群比较特别,他们认为S-Type的路向应该与普通的捷豹有些不同。当然,这种风格在日后还是会渐渐走向一致的。
我们注意到这一代的XJ也很讲求驾驶乐趣了,和德国的对手相比,XJ这种驾驶乐趣有什么不同?
Andrew:从驾驶角度讲,我们着眼于让你在劳累了一天之后,能够有一个舒适的驾驶体验。例如驾驶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XJ上,脚踏板位置、座椅位置都可以调节,可调节的踏板能让司机在需要时坐得高一些,视野就会好一些。各车的侧重点不同,而捷豹特别重视舒适的驾驶乐趣。
桃木这种东西在中国市场的车型上可谓泛滥成灾,捷豹在使用桃木方面应该是正宗专家,能讲讲细节吗?
Andrew:捷豹对于用木是非常考究的,我们确保全部车系所用的都是真木,包括最低级别的X-Type。同一部车内饰所用的木,是在同一棵树上取用的,确保纹理和色泽可以一致。在内饰设计上一些做木有难度的地方,我们就索性不用,绝对不会出现假桃木这种东西。
访谈中,当得知我在数月前试驾过新XJ的时候,负责产品计划的Gerry请我提出两个认为它不够好的地方。我说,一是悬挂系统,为何捷豹XJ的悬挂不可以像对手那样增加调节软硬的功能?二是后座空间仍不能与超大的奔驰S级、宝马7系抗衡。
他们表示,对于XJ已经采用的空气弹簧来说,增加一个按钮来切换悬挂的软硬毫不困难,但他们认为这项功能会使得车子不是太过运动,就是太过舒适,这种做法意义不大,所以他们宁可反复调校,最后为用户制订出一个他们认为最平衡、任何时候都适用的悬挂调校。
至于后座的空间问题,Gerry听了只是很快地点了点头,没有作答,看来他心中已经有了解决之道——的确,因为捷豹已经推出了长轴距版的XJ,相信很快就将引入中国来。
【6】
发自内心的动情
Mazda & 林 浩一(设计部长)
看着外表平实稳重的林浩一先生,你不会想到近年马自达最重要的两款跑车都出自他之手。但是当我们任他挑选马自达展出的一款车合照时,他露出兴奋的神情说:那当然选我设计的MX-5啦。
林浩一先生现任马自达设计部门掌舵人,他笔下的作品有MX-5、RX-7以及国人未必熟悉、但他本人非常喜欢的Eunos 800轿车。目前他手下共有8位首席设计师,负责马自达各个车系的研发设计。所以,他是一个能对马自达整体设计方向有发言权的人。
会不会考虑有中国版的车,或者专门为中国市场研发一款车?
林:目前马自达的产品都是针对全世界的,像323、Mazda 6、MX-5,它们是在亚洲、北美和欧洲都有销售的车型。当然我们在新车研发的时候,会考虑到世界各个国家市场的特点,将来如果中国市场有需要,也有可能会专门研发,但这要过段时间才知道。
你觉得马自达现在大力宣扬的“Zoom-zoom”运动化理念是否能迎合中国的消费者呢?
林:我们其实将全世界视为一个市场,我们认为Zoom-zoom理念对于全球驾驶者来说都是有吸引力的。当然,今后在设计新车的过程中,我们会更多听取中国的意见,也会考虑用中国的设计人员。
RX-8作为全球目前唯一的转子发动机跑车,它的动力、底盘这些底子都是很好的。为何会将RX-8设计成一部反常规的四门四座位车型,而不是以纯跑车的形象出现?
林:RX-8的设计是一个新尝试,我们一开始就制订了一个新的设计理念:要求它可以供4人乘坐,由爸爸驾驶,可以载上小孩游玩,又不会抛开驾驶乐趣。RX-8推出后,市场对我们的这个想法是认同的。当然也有一些原先RX-7的拥护者们,更期待纯跑车的造型。我们要指出的是,RX-8在产品系列上,并不是RX-7的下一代,而是一部全新的车种,将来以现有的基础开发一部纯跑车,对我们来说技术上是完全可以的。
对开、无中柱式的车门,至今全球只有RX-8实现了,当初这个想法是设计师还是工程师想出来的呢?
林:在构想RX-8的设计时,我们就想到用对开式车门可以提供最高效的功能性,非常符合我们的设计理念。于是我们提出这个想法,和工程师一起作为一个目标去实现。的确从技术上说,在一部跑车上要兼顾轻量化、安全性,再实现这个对开车门,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既然这种对开式车门能在一部跑车上使用,下一步是否会推广到马自达的轿车上?
林:技术上是有可能的。其实看看我们最近展出的一些多功能概念车,它们的车门设计形式也都相当特别。
Zoom-zoom理念在Mazda 6、Mazda 3等系列轿车上贯彻得很成功,但怎样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多用途车上体现?
林:我们的产品将会继续以提供驾驶乐趣为追求,设计上也会追求动感。其实现在我们的Premacy(普利马)、MPV,相较同级的对手而言,都是拥有很高驾驶乐趣的。
采访:颜宇鹏、李晔
撰文:颜宇鹏 摄影:李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