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路的新车贷险千呼万唤始出来,结果却大出人们的意料,市场反应极为冷淡。
虽然4家保险公司向保监会报备的6个新开发的车贷险产品已获得批准,但一些公司并未真正开展业务。在北京,新车贷险尚未推开,处在局部试点阶段。来自上海的消息称,这4家保险公司的上海分公司尚未接到有关通知,今年会不会销售车贷险新产品也很难讲。在广州和深圳等大城市近期内也买不到车贷险。而在浙江10家经营财险的公司有9家按兵不动。在陕西、福建等地,车贷险仍然缺位。面对新车贷险,消费者、保险公司、银行均采取观望态度。新车贷险举步维艰,前景不容乐观。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车贷险要顺利实施,对社会信用体系和相关制度的建立等外部条件及风险控制等内部管理体系都有一定要求。但现在这些条件并不具备,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车贷险的发展。自新车贷险诞生之日起,各种问题就已凸现,令其步履艰难。
消费者:车贷门槛抬高,只好“拜拜”
是否重新买车贷险要取决于消费者。对于消费者来说,新车贷险出台后,贷款买车的成本较以前增加了。新车贷险条款比较突出的特点是:首付由20%提升为30%;还款的年限由原来的5年缩短为不超过3年;前提要求银行取得贷款购车人有效的抵(质)押物;保险公司有不低于10%的免赔率。这显然提高了此前央行对车贷首付款不低于20%、期限不超过5年的规定门槛。可以预见的是,今后购车一次性付款的比例将会增加。新条款一出台,许多人都认为门槛提得太高,放贷条件苛刻。
车贷出现的最初意义,就是为了方便消费者购车,使更多人买得起车。而现在,为了控制车贷风险,提高银行放贷门槛,使购车贷款手续变得繁琐复杂,一定意义上不能不说是与车贷险的初衷背离了。面对高门槛的车贷和繁琐的手续,许多消费者只能在沉默中望而怯步了。
保险公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近年来,车贷险恶意骗保让保险公司损失惨重,一些保险公司的赔付率甚至达到400%。而且由于涉嫌诈骗案件和法律纠纷较多,保险公司陷入大量的刑事案件和诉讼纠纷中,为清理逾期贷款,保险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此付出了很高的管理成本,经营压力很大。因此,2003年各保险公司陆续停售了车贷险,市场上汽车贷款改以房屋抵押为主。
即便这次车贷险在保监会的指导下提高门槛,一些保险公司还是表示近期不会重返车贷险市场。另外,还有一些保险公司称正在制定新条款,其目的就是想再观察一下。为什么保险公司对车贷险都在观望等待?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保监会也承认,车贷险赔付率高的首要原因是信用体系不健全,缺乏信用监督和惩罚机制,失信者不会得到应有的制裁。产品设计不合理,责任范围过大只是次要原因。
所以,重新进行产品设计,缩小责任,提高门槛并没唤起保险公司的热情。在我国信用环境没有大的改观之前,保险公司对于车贷险的风险都是有所忌惮的。
银行:保险公司万无一失,还要保险干什么
在旧的车贷险风险分担模式下,把风险控制的包袱全都甩给了保险公司,而银行则旱涝保收。现在的新条款增加了防火墙,要求银行也要承担风险。
对此,银行当然颇有微词,积极性不高。建行一位人士说:“以往保险公司保险范围相对较宽的时候,保险公司都能钻条款的空子不理赔。现在条款更严了,投保方拿到的钱是不是会更少。”工行的有关人士表示:“任何一项贷款业务都是有风险的,也总要有机构来承担,如果保险公司把风险都规避了,风险还要由银行和担保公司来扛,那把四五千元,甚至更高的保费交给保险公司,就没有什么道理了。”这个意思明摆着,你保险公司万无一失,坐收渔利,那还要保险干什么?工行、建行、农行人士表示将慎重考虑是否重新与保险公司的合作。
保监会:将密切关注车贷险市场经营情况
保险公司和银行均对新车贷险反应冷淡,这种局面可能是保监会不曾预计到的。对于车贷险这样一个曾因保险公司亏损严重而成为媒体关注焦点的险种,保监会的态度也是谨慎的。保监会表示,将密切关注车贷险市场经营情况,加强同银行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加强对车贷险市场的监管,对违规经营、扰乱市场正常运行的保险公司加大处罚力度。保监会的意图无疑是要规范市场秩序,建立风险预防化解机制。但产品的设计无疑还要由市场来检验,车贷险的冷热,也要由市场来决定。(李永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