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消费环境仍在制约汽车进入家庭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4日 09:22  北京现代商报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始终保持较高增长,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投资驱动,而不是需求拉动。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关键是进一步拉动内需,靠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人的储蓄余额已经超过10万亿人民币,如何把中国人存钱的习惯转化成消费习惯,关键是推动10万元级的消费项目。

  国家提倡汽车进入家庭,既是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可以拉动国内消费。根据公安部交管局的统计,我国的私人轿车保有量,截至去年年底只有489万辆,而且主要集中在沿海和一些大城市。推动汽车消费,特别是家庭轿车消费,潜力非常大。

  我国的汽车消费环境,应该说比前些年有了很大改善,但在汽车信贷、购置成本、使用费用、使用环境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着汽车进入家庭。

  购置一辆家庭轿车,少则数万元,多则十几万元,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在国外,70%的汽车是通过汽车信贷的方式销售的,汽车金融已成为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其中美国私人购车融资比例最高,达85%,其次为德国70%,印度也达到了60%以上。而目前中国贷款购车的比例只占汽车总销售量的10%。如果能够扩大汽车消费信贷的规模和数量,那么短期内势必有更多的家庭提前进入有车一族。

  我国的汽车购置成本相对较高,国产汽车在出厂前已经缴纳了17%的增值税和从3%至8%不等的消费税。消费者买车后,还得缴纳相当于车价10%的车辆购置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所承担的税负相对较高,而中国人的收入并不高。刚刚闭幕的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提出提案、议案和建议,希望国家降低这一税率。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行路难、停车难随之产生。一些城市大幅提高停车费,进入停车场暴利时代。一些城市采用牌照拍卖,限制汽车数量。这些做法不但加大了消费者汽车消费的成本,也极大地阻碍了汽车进入家庭。

  解决停车难,并不是没有办法。2000年制定的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体系”所制定的路网密度、主干道密度、人均道路面积、百辆车停车位数等评价指标均已落后于现实需要与发展需要,需要重新修订。既然汽车进入家庭是不可阻挡的潮流,那么就要要想方设法去适应这一潮流。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增加停车场与停车位,并允许在交通不繁忙的路边停车。市内停车场、停车位数量与该市的汽车保有量成正比。停车场的布置兼顾旅游区、商务商业区、住宅区。在审批房地产项目时,必要数量的停车设施应该成为该项目的主要指标之一,否则不予批准。

  解决行车难,也有许多办法可想。比如根据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上下班时间,以错开行车高峰。这些做法在国外许多城市都是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我们为何不能实行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呢?(完)

(编辑:苏雨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