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组图:争抢“金矿” 中国掀起外行造车热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8日 09:12  京华时报
组图:争抢“金矿”中国掀起外行造车热

比亚迪入主秦川后半年内接连推出了四缸的福莱尔0.87L和1.1L两种车型,据悉今年年底搭载1.3L和1.6L的福莱尔也将问世。

由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一批“幸福使者”家庭轿车在今年8月份正式投放市场。

  17日,记者从可靠的渠道获悉,山西一家以做商业起家的民营企业,准备出资数十亿元生产汽车。自中国有吉利、奇瑞这些外行造车的成功经验后,中国的企业正在像当年纷纷进军家电领域一样,开始蜂拥而至汽车行业。从家电领域的春兰、美的,到资本大腕德隆、格林柯尔,甚至连生产烟草的红塔、生产电池的比亚迪也上马了汽车项目。

  中国的投资者在经历了家电热、手机热后,正在把目标转向下一个“金矿”———造车。

  汽车金矿分外引人

  中国的汽车产业现在成了不折不扣的金矿。自上世纪90年代汽车热以来,几乎所有的汽车只要能走下生产线,就基本上开始热销了。不单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一件产品会像汽车一样,还没下线就排起了长长的队,甚至热销车型要加价两三万元才能买到货。前天下线的广本飞度,在下线前几个月就已经有人排队等候购买了。

  除此之外,国内汽车行业的利润较高,尤其是重型卡车行业,自2000年起进入高速增长期,最近3年的增速均高于60%。昨天,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山西一家以做商业起家的民营企业,要投资34亿元进入重型汽车行业。

  由于专用汽车、重型汽车等进入的门槛较低,投资额也相对较小,因此,通过打“擦边球”进入汽车行业,成为外行造车的一条小道。外行看准汽车行业这个“金矿”,纷纷通过此方式挤进汽车行业,春兰如此、红塔如此、德隆亦如此。

  家电企业蜂拥而上

  在众多涉足汽车领域的家电企业中,春兰是最早也是比较成功的一家企业。1997年,春兰就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并购了原南京东风专用车厂。2001年3月,春兰开始投入批量生产标准载货汽车、厢式载货汽车、牵引汽车、自卸汽车等四大类5个系列的中、重型卡车产品。据说当时的春兰捕捉到了国内豪华卡车这一产品空当,适时推出了2001年堪称“国内尚属独家的豪华卡车”。因此,2001年上半年春兰的产销增长非常之快,连续每月以30%的速度增长。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春兰如此大规模地进军汽车业,是想彻底从家电业中突围。春兰方面也表示,进军汽车业是选择了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受汽车行业高利润的吸引,前不久前传出美的出资20亿入主三厢客车,开始造车梦。根据美的构想,美的将在未来5年内投资17个亿,以此项目为契机,逐步涉足客车、货车、轿车生产,将汽车部门培育成美的新的支柱产业,5年后汽车产业将达到年销售额50亿元的规模。

  美的已经不是继春兰之后第一家涉足汽车的家电企业,在此之前,小鸭电器被“中国重汽”重组,新飞宣布冷藏车生产线投产……汽车产业成为不少家电企业“移情别恋”的“池塘荷花”。

  新飞集团董事长李根认为:“涉足多元化经营是成熟的家电企业把自身做大做强的一条现实而又理想的捷径。所以,新飞选择多元化发展与品牌经营的道路,是企业内在发展需要和外在竞争环境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的必然选择。”

  业外资本热投汽车

  对于汽车行业,中国的烟草大王———红塔就更是外行了,但红塔还是选择了造车,并且基本上完成了从重型车向家庭型车的转变。

  8月1日,由云南省自行生产的首批多功能家庭微型轿车“幸福使者”在一汽红塔装配线正式下线,而同一天占地307亩的一汽红塔乘用车生产基地在云南破土动工。

  和造烟的红塔一样外行,2003年生产电池的比亚迪用2.54亿港元巨资收购秦川汽车77%的股份入主微型车“福莱尔”。比亚迪入主秦川后就开始大刀阔斧地造车,半年内接连推出了四缸的福莱尔0.87L和1.1L两种车型。据悉今年年底前,搭载1.3L和1.6L的福莱尔也将问世。

  在诸多国际巨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进入汽车行业的同时,国内资本市场的大鳄德隆、格林柯尔也开始构造自己的汽车王国。8月底,德隆的猛将———湘火炬发布公告称,有意收购航天华晨,有人分析这是德隆进入轿车行业的信号———因为航天华晨旗下的三江雷诺现在正在等待重组。之前记者采访湘火炬董事会秘书张英姿时,她表示:“要以汽车行业为发展基础和主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拓展国际销售通路及网络,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产业集团。”

  在德隆构建自己的汽车王国时,资本市场的另一大鳄———格林柯尔也开始行动。

  它正在与原来中国最大的客车生产商扬州亚星接触,要借客车进入汽车领域。

  汽车投资是否过热?(专家发言)

  经济学家认为,汽车不是聚宝盆,它更像一个无底洞,而且汽车需要的资金量较大,几个亿、几十个亿都可能会打水漂,这已经从广州标致的失败和神龙的前期亏损中得到验证。

  国家有关部门在今年也出台政策,表示包括汽车在内的几个行业存在投资过热的问题。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认为,汽车市场需求存在很大的波动性,如果不考虑市场风险安排投资,势必会造成“投资热”,出现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

  但也有专家不同意这种说法,商务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宇就认为,中国现在的车价是国外的近两倍,利润是世界其他国家的几倍以至几十倍,国际资本在中国控制新的整车项目时,大规模地加大中国的投资,“这些跨国公司当然不是和中国有多深的交情”,而是看到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前景。既然如此,“中国的资金往汽车里投就不足为奇,这正说明了中国资本也和跨国公司一样聪明”。

  本报记者张利东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