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通田为什么非造轿车不可?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9日 10:05  经济日报

  最近又有一家企业宣布要造轿车了,而且自主开发的“阁萝”(Glow)微车即将上市销售,这就是吉林通田汽车有限公司。

  说起“通田”人们会感到十分陌生,但是要说原兵器部所属的吉林江北机械厂,在汽车界就该算“鼎鼎大名”了。“通田”汽车公司,是江北机械厂的相关汽车资产与多家民营企业投资重组建立的。

  说江北机械厂“鼎鼎大名”,是因为它造汽车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

  早在1980年,他们就凭借军工优势开发出了汽车发动机,还上了摩托车。由于那时他们的军品情况不错,不能让它同时抱两个“金娃娃”,上级要求将摩托车转给了嘉陵生产。1985年前后他们借用菲亚特126P底盘,自干车身,开发出一个“大头鞋”,还通过了专家评审鉴定,得到了时任兵器部长的邹家华同志的赞扬,但始终没有投入生产。

  不久他们又以富士重工最新上市的一款斯芭鲁为样车,开发出了“美鹿”牌两门轿车。为此他们开了模具,做了卡具,建了总装线、焊装线、进口了检测装置。1990年开始生产,1992年底停产,总共只生产了200多台。

  1992年底,按照“兵总”的统一部署,他们转产奥拓。要说兵总的计划思想自然是很美好的,长安、江北、江南、西安四家“奥拓”统一组装一款车型,由长安统一供应覆盖件,零部件在系统内统一配套,迅速就能形成大批量,总体上解决兵总系统的“军转民”问题。

  然而市场并不按照人的计划思想走,零部件近亲繁殖,难保优生优育。而长安凭白无故多了3个竞争者,供应覆盖件自然不那么痛快。再说供货半径太大,单台成本降不下来,江北每造1辆车就亏1万元。西安奥拓后来改产福莱尔,小火一把后转让给了电池大王比亚迪,据说准备改产电动车了。南北奥拓则都气息奄奄。到1999年兵总分家成立南北两大集团,江北的奥拓也就彻底停产了,7年时间累计产量不过5000辆。

  尽管江北机械厂造车20年,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负债累累,濒临破产,以至为了发工资,把上好的冲压设备低价出售了。但江北厂手中还有个轿车“目录”,这个“壳资源”在中国却是无价之宝。

  2002年4月28日,杰士达美鹿在吉林下线,再一次把江北厂引入人们视线。但是好梦不长,因市场反应欠佳,热闹了不到4个月,当年8月5日美鹿也停产了,杰士达和吉利资产置换重组,在上海改产华普了。

  就在江北厂要从人们视线中消失时,最近有消息传来,浙江数家民营企业总计投资13亿元再次重组江北,成立吉林通田汽车有限公司。据称该公司“四大工艺”齐全,有中高级技术人员400多人,生产骨干半数以上经过日本铃木公司培训。即将推出的TT7080阁萝微轿,排量在0.8升至1.04升之间,百公里耗油3.5升,可达欧2排放标准。中控门锁、电动玻璃、安全气囊、ABS、整体式高位刹车灯等配置一应俱全,外观酷似POLO,售价仅4万元左右。消息甫一传出,要求代理的销售商就挤破了门槛,公司销售总经理郑永进两部手机都被打爆了。公司发展得到吉林省政府全力支持,占地1500亩、年产15万辆的扩建项目,被列为吉林省的“重点工程”,8月20日以前要完成厂房主体建设,年底设备安装完成。将要推出的另一车型是1.8升排量的“通田虎”,以超低价格与宝来竞争。

  江北机械厂此番能否成功,当然还要由市场来裁决。我们要说的是为什么他们要如此执著造轿车?

  众所周知,我国轿车行业有着极严厉的生产准入制。管理者严格控制进入者的初始目的,是防止散乱差,但其直接结果却是使这个领域长期缺乏竞争,形成了高利润带。高利润越发吸引了众多进入者的热情,想进入就要付出沉重代价,生产许可因此而成为稀缺资源。已进入者一旦退出,就可能永远别想再进来,如同过去北京、上海的户口一样,有人说宁可在北京扫大街,外地给县长都不做。这样有轿车生产权的企业,就将其视为自己的“无形资产”,即使失败一百次也不言放弃,还有更甚者,干脆以出售生产权谋利,这就是我们汽车散乱差久治不愈的原因。

  但造轿车又确实是一种高难度产业,并不是谁进来了都能成功的,也不是想退出去就能轻易退出去,这又类似赌场,输家总想翻本。看到大街上跑了那么多车,媒体报道的又都是“成功人士”的故事,人们便以为进入这个行业的都能发财,市场只见胜者笑,谁管输者哭?哪知道背后还有这么多辛酸和凄凉!江北机械厂20年造车不成功,皆因体制所致,改产奥拓,错过了市场机遇,使他们与成功擦肩而过,失去了发展机会。这次他们选择与一帮民营企业重组,据说看中的就是他们的机制。合资公司中,尽管他们仍占了51%的股份,却将企业经营权交给了对方,就是出于这种考虑。

  今天,轿车经过连续大幅度降价,虽然风险已经很大了,但利润仍旧很高,所以资本还在竞相流入,地方政府对发展本地轿车也热情不减。最近有人向我透露,国内一家大企业准备从国外引进一款高级越野车,预计售价在40万元以上,而另一企业与民营合资的汽车厂,引进的同一款车,发动机、底盘、变速箱、前后桥等主要总成皆上原装进口,定价却只有26.4万元,他们给销售商的价格更低,24.8万元,现在车子还没出来,订单已经好几千辆了。正是这些正规的大企业将产品高定价,才给了一大批小厂巨大的存活空间。

  我明白了吉林通田到今天还敢进入轿车领域的真正理由了。(程远)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程远专栏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