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务院经济研究专家陈淮:中国汽车业不会减速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03日 18:24  南方日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日前赴穗出席华南地区汽车市场2003高峰论坛时指出,不必担忧因缺乏用油而导致国内汽车业发展受限。

  巨大发展潜力消解外界影响

  这首先是因为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太大了。我国去年汽车总销量310万辆,而人口只有我们1/6的美国,去年的这个数字是1100万辆。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的数据,我国目前20%的城镇家庭(2630万户)有能力直接或者以消费信贷的方式购买汽车。据估算,在1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我国汽车保有量可从现有的1800万增至1亿,剔除汽车报废的数字,平均每年有1300万辆左右。

  所以陈淮认为,去年所谓的大增长,只能算是一个信号。中国如果要达到美国现在汽车的拥有水平,就算全世界的厂商都来供应,也要花上20年时间。而几年来中国在世界汽车市场萎靡不振的同时加速发力的事实,已说明了这块热土对外界影响因素的消解能力。

  陈淮指出,中国确实是个石油短缺的国家,我国石油工业储量是65亿吨,相当于每人5吨,而现在美国每年每人的消耗量是4吨。当我们发展到美国的水平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国家所用于工业的油品都转至以汽车用油为主的民间消费领域,而且还只能维持1年零3个月。

  但是,今后几年中国汽车产业的急速扩张,并不会带来中国石油进口量的明显增长。2001年进口油占了我国用油总量的一半,单就我国汽车产业的扩张而言,并不会促使石油进口增幅明显提高,这是因为我国在进口中主要短缺部分是柴油,近三年进口油品主要用于满足火力发电厂的需要。在一段时期内,我国还是能满足由于汽车消费而造成的石油用量扩张。而从长远看,陈淮也并不为石油储量短缺而影响汽车产业发展担忧,因为我国的外汇储备去年底已达2840亿美金,以现在的支付能力,我国从国际市场买油不是什么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美伊战争的背景下,世界市场的石油供给能力仍是充分的。

  陈淮分析说,这是因为战争引起世界石油供给缩减的机会,远低于带来增长的可能。以前伊拉克开足马力生产时也只占世界市场的2%。

  警惕人民币升值压力

  对车和油形成陷阱

  陈淮指出,目前要注意的是汽车消费环境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存在的一些陷阱。

  汽车消费政策不能光停留在优惠消费者、减免税费上,应更多地聚焦改善环境和与汽车文化的融合程度上。现在的问题,是我国城市化的挺进步伐与汽车业的增长步伐配合得不协调,预期中5至7年内汽车销售的重点是在大中型城市,而城市化却集中在中小型城市,而且,在城市化进程中,鲜有地方考虑将汽车的消费和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有机部分,比如说,很多城市规划中没有停车场的一席之地。这说明他们对现代城市——建立在四个轮子之上的动态社区的认识,还是很粗浅。

  而陈淮更强调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可能对油品和汽车业造成的问题。陈淮说,一般人的关注点会放在中国的商品是否便宜、外汇储备是否过多,以及中日两国去年谁顺差谁逆差谁在贸易里获益这些问题,而事实上,透过现象的表层,外国汽车企业所关注的,已由以前入世前的重点——关税多少,转移到了通过与中国企业合资合作和抬高中国人民币的汇率来获取利益。(本报记者陈向阳实习生黄宗凯)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