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业界广泛关注的车险改革已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启动,此前很多人认为新车险将引发车市的震荡。然而,近两个月快过去了,记者在采访中得到的信息却是车市波澜不惊。市场反应的平淡让人们多少感到了些许意外。
购车者:对车险没想那么多
消费者怎样看待新车险?日前,在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记者随机询问了十多位准备买车的人士,得到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很多人向记者表示,年前就听说车险要改,所以过了元旦才来买车,不过不管车险怎么改,该买的车还是要买,谁也不会因为车险上差出的那点钱而改变原来的买车计划。
保险公司:新车险有实惠
对于各种各样的市场举措,在媒体报道中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提法就是———“最终收益的将是消费者”,这次的车险改革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改革以前的旧车险有7种,包括2种主险和5种附加险,车险的费率是由保监会统一制定的,保险单据也采用统一格式,保险公司没有什么自主选择的余地。
而现在车险改革后,各保险公司可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及对保险市场的认识和判断,按照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制定条款,保险公司可考察车辆的风险、车险市场状况、行驶员的安全记录等自行制定费率,保单也将由各公司依据自身特色设计印刷,与先前有了本质的区别。
不过,据一些保险从业人员介绍,本次车险产品价格改革后,各种保险条款复杂化了,保费与过去相比有升有降,尤其对新购车者来说,差异并不明显。
经销商:没有解决返利“暗箱”难题
熟悉车市的人都知道,汽车经销商作为车险代理的重要成员,其利润来源组成大致分为四个部分:车价利差、保险返利、车内装饰、售后服务。四部分之中尤其以保险返利“猫腻”最多,一直以来,由于汽车消费的特殊性,80%的车险客户掌握在各个经销商手中,保险公司为争取市场份额而给经销商高额的保险返利早已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这种返利30%很常见,最高则达到50%以上。
一般来说,规模较小的经销商为了同大的经销商竞争,常常压低车价,而依赖车险的高额扣率来获取利润,甚至以此贴补车价上的亏空。很显然,这部分经销商对高额扣率的依赖程度较高,不大愿意出现车险的明折明扣。
相比之下,一级代理商和大型经销商对车险返利的敏感程度较低,前者主要靠低价格带动销量以获得厂家的利润返还,后者主要凭借品牌效应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来吸引客户。
业内专家:保险公司与经销商结盟
“产品、价格是基础,服务才是关键”。据介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目前已和近百家具有专修资格的特约修理厂和“四位一体”汽车专卖店签订了协议,通过和修理厂以及“四位一体”店签订协议,通过在修理厂架设的远程查勘电脑系统,客户可享受“一站式”理赔,通过标准一致的事故车笔记本电脑定损系统,保证客户得到一流的维修服务。
据了解,太平洋保险和平安保险与汽车经销商也有类似的合作。中国北方车辆公司捷达专卖店的徐国强经理认为,单纯做销售的汽车经销商可能考虑保险返利要多一些,而对于品牌经销商,更多考虑的则是为用户在各环节提供的后续服务,包括销售、维修、保养,以及发生事故以后的索赔、修复等这一整套的服务系统。
未来保险公司竞争的趋势就是要和一些大的品牌经销商进行合作,结成服务联盟,为客户提供质量水平更高的专业化服务,这实际上是提高保险公司和品牌经销商双方面的竞争力。(徐骋志)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