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现象背后的概念意义-奇瑞销售副总金弋波专访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6月25日 14:58  中国汽车报

  奇瑞平生第一次参加国际汽车大展,便以惟一进入国际展馆的没有国际背景的国产轿车制造出新闻。展会期间,奇瑞被评为最得意的参展商(会上接受订单1072辆)、最凄惨的展车(所有车门打开让人随便进出摆弄)和最缺氧的展台(“小燕子”赵薇登台助阵让展台拥护得有些令人窒息)。

  1997年3月18日,安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破土动工;1998年3月28日,轿车厂四大工艺厂房动工;1999年5月18日日,首台SQR480发动机下线;1999年12月18日,首台奇瑞轿车下线;2001年1月3日,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成立;2001年3月,奇瑞轿车上国家目录;2001年6月18日,第1万辆奇瑞车下线;2001年12月18日,奇瑞年产销量突破3万辆。作为一个后来者,奇瑞神奇的推进速度和巨大的成功被业内人士称为“奇瑞现象”。

  6月13日,北京国际车展的最后一天,观展者依旧络绎不绝。记者如约来到奇瑞展台,见到了奇瑞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金弋波先生。我们的谈话由奇瑞现象迅速转到了现象背后深层次的东西。我们惊喜地发现,奇瑞成功的实践其实正在澄清行业内一些含混甚至是错误的概念。

  造轿车也存在少投入多产出的问题

  轿车行业一直被认为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国外如此,国内也大都如此。几十亿元的投入根本不算什么,100多亿元的投入也并不显多。可是,奇瑞的投资只有17.52亿元人民币。金弋波副总经理给我们算了这样两笔账;奇瑞3000多名员工的成本加起来只相当于有些合资企业几十名外方员工的成本;有的企业100多亿元的投资,每年的利息成本就相当于奇瑞的总投资。十几亿元的利息成本如果摊到5万辆车的产量上,每辆车就是二三万元。即使摊到10万辆车的产量上,每辆车也有1万多元。相比之下,奇瑞却在进一步巩固其零负债的财务基础。为什么奇瑞能在保证品质的同时,保持明显的价格优势?这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其实,奇瑞所走的正是所谓的滚动式发展的路子。滚动发展节奏一旦能与市场的需求和自身开拓市场的节奏合拍,就会成为一条有效的捷径。奇瑞正是做到了这种合拍,因而获得了成功。

  老百姓要的车 并不是低档车

  在车型比较少的时候,不少企业总是不愿将自己的产品定位得太清晰.言传的时候便说自己的产品既适合公用,又适合私用,还适合出租,或者既适合男士使用,又适合女士使用。上海大众最近的广告创意将帕萨特和波罗分别定位为男士和女士的梦想,应该说是一种明显的进步。

  那么,奇瑞是如何给自己的产品定位的呢?全总非常明确地告诉记者,奇瑞车不是官员车,也不是给特有钱的人用的车,奇端是最接近老百姓的车。最接近老百姓的车是不是就是价格最便宜的车呢?不少人曾经这么认为,但事实上,那些最便宜的车卖得却并不怎么好。奇瑞能卖得这样火,也许正是迎合了大多数购车者的一种消费心理:既要价格容易接受,又要车子“像那么回事”。

  有人说,在美国,5米的长度、开的排量大概是一款标准轿车的概念。那么在中国,人们谈论最多的家用轿车到底是什么标准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也许想到的多是桑塔纳车,后来随着更多更便宜的车型出现,使这一标准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而奇端的出现,使这一标准变得更加明确,4.3米的长度、1.6升的排量、8.8万-12.8万元的价格。有人说这就是当前中国所谓家庭轿车的一个现实标准。

  核心技术还不是 最重要的东西

  进国际展馆,除了显示奇端的自信和国际化形象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通过近距离的接触,便于找差距。金总承认,在顶端产品和核心技术方面,奇瑞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是相当大的,要赶上去还有待时日。奇瑞只能是走自己的路。

  金弋波认为,真正的核心技术体现在高端产品上,而普通产品的技术越来越趋同。经过近2O年的发展,中国的轿车配套体系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且或多或少有了各自一定的开发能力。奇瑞当前最应该做的不是去攻那些高端产品和相应的核心技术,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配套体系将老百姓的车造好。他说,奇瑞对技术并不担心,因为只要舍得花钱,任何技术、人才都可以买得到。说到这里,金总谈了他到国外与人家谈合作的感想。如果你与人家谈合资,人家一般都会给你预备一款既定的车型,你就拿它回走生产吧。可如果你向人家买技术,人家就会很好客地为你准备一系列的技术,包括军工技术,任你选择只要你肯出价。

  那么。对奇瑞这样的企业来讲,当前最重要的不是核心技术,又是什么呢?金弋波认为最重要的是对市场的把握。

  不打价格战同样能赢得市场

  奇端是在国内一轮接一轮的价格战中始终不参与降价的惟一一家轿车企业,这可能与奇瑞的经营理念有关。金弋波认为,企业必须有合理的利润,哪怕损失一些币场份额也在所不惜。他说,集体(企业)的利益是最关键的,它是国家、个人和用户利益的前提。在谈到价格战略时,金弋波说,奇瑞的价格策略就是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非常简单。他们不想在产品推出之初通过定高价格来显示产品的高贵,然后又通过迅速降低价格让人感到实惠。当销售量上来之后,成本相应会降低,奇瑞将增加的获利空间用于加强服务,回报用户。2001年3月,才上国家目录并开始全面销售的奇瑞轿车,当年就销售2.8万多辆。今年1月份,奇瑞销售3000多辆,到4月份突破5000辆。在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销售排行榜上,奇瑞已上升到前3名。据金总透露。当前奇瑞已处于零库存状态。在国际市场上,奇瑞也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去年10月奇瑞轿车就实现了出口今年3月,第二做出口车又驶向中东。不仅产品走出去,生产也走出去。据悉,奇瑞在海外合资建厂的项目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金总不无感慨地说,一步到位的价格战略走起来很累但很踏实。

  适应市场而不是引导市场

  现在有一个提法,就是成功的企业要会引导市场、引导消费者。但金弋波认为,企业应该做的还是适应市场而不是引导市场,应该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去满足用户实实在在的需求,过多的引导可能让消费者当时感到高兴,但事后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和成熟的消费者来讲,过多的刻意引导是没有必要的,就像国外成熟的电脑市场一样。

  具体谈到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消费水平。金弋波认为并不是新车型越多越好。因为当前开发能力有限,一年能出多少新车型,越多则越不新。升级版算新车型吗?

  如果新车型太多,就有引导市场之嫌了。以当前国内的轿车企业数量计算,当每家每年都推出五六种新车时,总量会有多少?用户该买谁的产品、买哪一款呢?为了等到更新的款式,很有可能出现新的持币待购现象,就像价格战导致的不是抢购而是持币待购一样。所幸的是;我们的市场需求和我们的开发能力的增长都有一个过程,这方面的担心估计是多余的。

  当然奇瑞一点也不反对产品的技术改进。事实上,迄今为止,奇瑞轿车已进行了百余项改进,仅2002年上半年就对内饰、外观、动力性、舒适性进行了三次大型改进。但实在的奇瑞人称之为“小改款”。

  又一阵震耳欲聋的音乐中响起来,我的交谈变得很困难了。一看时间已是中午12点。在结束这次采访时,金总说他向往着一种安静的最好是用钢琴伴奏的车展。在金总不经意的提醒下,记者想到一个问题,人们是否也应在火暴一时的市场面前,在嘈杂躁动的竞争环境中,静下心来想一想,中国特色的轿车工业应如何发展?我们是否仍处在某些概念误区之中而没有觉醒?(本报记者 刘小勇 李上雄)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