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刘世锦的发言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6月19日 18:57  新浪汽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刘世锦

  我想“中产阶级和汽车”是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因为中产阶级的发展必须有旺盛、持续不断成长的需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回答一个在现阶段中国汽车产业以后的发展和汽车消费的主力人群是什么?或者是谁在买车、谁在用车的问题,回答这么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太多的研究,但是我想到一个问题叫多数服从少数。

  首先,现在谈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是在谈中国国民经济今后十年、二十年能不能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比如说保持7%以上的增长率的前景问题。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现在讲的产业有几百种产业,但是现在说哪一种产业超过了汽车对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我想再找不出第二个产业。

  前一段时间,我们曾经做过一些初步的研究,大概在今后十年左右,如果说国民经济保持一个每年7%的增长率的话,也就是说GDP增长7%的话,在新增的GDP的量里大概有六分之一左右,或者稍微多一点,基本上是由汽车产业和相关的产业提供。汽车产业对今后长时期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现在估计可能不会太高,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际上有一个问题,就是相当大的消费群体,作为消费者来讲就必须要发生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贵族化向平民化和大众化,也就是说过去少数人用车,而且是官车、商车,逐渐转变为老百姓用车。

  第二个大的变化,汽车作为一种奢侈品,甚至是炫耀性的,显示自己地位的奢侈品转变为一种大众的消费品,实际上就是耐用消费品,就象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一样。这样的话,从消费人群来讲,是由少数人到多数人的转变,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变化,这就是我刚才讲的所谓多数人的含义。

  汽车进入家庭,一般老百姓要买汽车,收入有高有低,能够买得起车的人是收入相对比较高的人群,这部分人在整个老百姓中还是说话,这就是我刚才讲的多数人不如少数人,多数中间的少数的含义。如何来界定多数中间的少数,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点,这个少数和过去,主要是使用官车和商车的人,比如说某个当官和企业家坐的车不一样,这部分人是少数,但是这部分人坐车或者是因为他的地位,或者是因为商业上的需要,一般花钱的有个特点,是花公家的钱,而不是花自己的钱。和我们现在讲的多数人中间的少数不一样,他是自己花自己的钱,表现在某个汽车交易市场上,私人购车的比例大大增高,也就是说自己花钱买车的人增多。

  另外,多数人和极端的少数人也是不同的,比如说现在能够买得起车的人年收入十几万,但是有些人的年收入上千万、上亿。比如说前一段时间北京车展上有个888万的汽车,有个记者说这台车进入中国有什么意义?我觉得基本上没有意义。其实中国不进入老百姓买车进入家庭的时代,在一个非常封闭、落后的农业社会里,某个国王自己利用他的财产和收入和买这样的车是完全可能的,这和社会要发展消费产业没有关系。

  第三,我们讲的多数中的少数和多数中的多数也不一样。也就是说将来会有很多一般的老百姓买车,但是现在买的是先富起来的人,多数中的多数人还没有富起来,或者正在富的过程中,对于后一部分人来讲还是买车的后备军,和我们刚才讲的多数中的少数是不同的。

  所以,现阶段,在最近几年,至少一两年的时间,就是刚才讲的中产阶级的定义不太好说,是个比较复杂的概念。这群人就是从刚才讲的三个意义上进行界定的。这批人现在买车到底有什么作用?我觉得应该给他们做一个比较恰当,而且有一个足够估价的评价。

  首先,由于中国人口基数比较大,就是我们讲所谓多数中间的少数,从绝对量上来讲,可能是相当可观的量,比如说现在中国的人口数量大概有将近13亿,仅仅城市人口就有4亿,大概有一亿个家庭,如果一亿的家庭有百分之一的家庭决定买车,就是百分之一的家庭,但是每年如果有100万辆车的需求出来的话,应该说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再一点,讲一个宏观上的情况。现在作为大众消费中间的高收入者,现在买车只能跟我们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我们讲的复杂地区,需求的概念我不仅仅是量的概念,实际上它是有非常严格的结构性的概念。中国现在从城市来讲,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老百姓,或者我们讲的大众吃的问题、穿的问题和相当一部分用的问题要解决,主要解决的是住和行的问题。行的很大一块是汽车进入家庭的问题,这个事情现在肯定是要由收入比较高的人先做这件事情,做了以后,实际上就是推动了消费结构,消费结构升级了以后量才能扩大,需求扩大以后,生产规模才能扩大,更多的农民可以进入这个产业,他们可以增加收入,可以购买其他的消费品,城里的其他人也可以增加收入,他有钱了以后可以再买汽车。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对面坐的先生买了一台车,你创造的需求就是保养、维修的需求,现在在街上经常看到农民公拿着一块布一块钱擦车,应该制止,但是这是一种职业,这个人可能是从四川某个农村来的,他因为有了这份工作以后就可以提高收入,提高收入以后可以回家买一台彩电,买了彩电以后造彩电的工厂工人可以增加收入,他的收入是比较高的,他的收入增加以后也许就可以买车。所以,现在有这么个概念,中国大部分人比较穷,买不起车,实际上这里边有个悖论,就是说买不起车是因为收入最高的人开始买车,创造了多数人的收入以后,这部分人才可以买车。

  最后讲一点,这部分人,就是我们讲的中产阶级这部分人,他们现在买车的示范作用有多大?这个在最近一两年,特别是今后两三年,作用很大,特别是在北京这种地方,最近一段时间,刚才主持人也提到一个问题,说为什么这两年汽车市场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我觉得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我们这个市场,特别是产业进入的门槛在降低,行业的竞争在加强,竞争加强以后,新的品种会不断的出现,价格往下走。价格往下走现在有很多车了,现在北京有100万人有本没有车,这些人是汽车市场的消费军。现在只要有一批人买了车以后,示范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和中国的文化有关系,比如说你听说深圳某个人开车了,跟你没关系,但是你身边同事、兄弟姐妹买了车,对你的刺激大的多,我觉得身边的示范作用的刺激,在最近两三年对消费群体,特别是对消费面的扩大,也就是说我们讲多数中的少数来带动多数中的多数,这个效应会相当的明确。

  我们现在讲的多数中的少数这部分人的需求,要满足这个需求。这部分人有什么消费特点呢?比如说他是要追求一些东西,比如说有一些人有个性化的要求,这是一方面,但是我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特别是想汽车进入家庭,要进入大众平民化的消费,价格还是很重要的因素。从企业来讲还是要下工夫降低成本,让更多的人买得起车。这一个是消费者的需求,从生产厂家来讲也是一个问题,因为现在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竞争最重要的结果就是降低成本,只有成本降下来以后,中国的内需才能从潜在的状态变为现实的状态。我们老讲中国的潜力很大,但仅仅是潜力,怎么能够变为现实呢?中国的彩电怎么样?按照人均水平在全世界普及率是相当高的,汽车恰恰相反,跟我们人均收入水平比较的话,是比较低的。原因是这个市场缺少竞争,价格下不来的话就不行。对于中产阶级来讲,第一位还是把价格降下来。

  另外,从政府来讲也需要做一些事情,政府做的事情有一些已经开始做了。但是,最重要的第一件要进一步调整消费,创造和大众化、平民化的消费相适应的事情。我们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说最近有人讲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如果说北京二环、三环之内骑自行车的人开车的话,将会变成什么样?在北京主要城区之外,在更远的大型或者中小城镇里边怎么样?实际上是整个城市发展战略问题,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再下面的问题就是要进一步调整这个产业的政策。最近一段时间有很大的改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产业进入过去设置的很多限制,比如象目录管理,这些都是应该进行调整的。但是从大的趋势来讲,这方面的步子还是要进一步的加快。目前这个阶段,相对于中国这十年以后,我本人有乐观的估计,十年、十五年以后,中国的汽车生产很可能达到上千万辆,汽车的保有量是国际的。现在中国还是在起步阶段,所以还是要放开市场,鼓励负责任的投资者去做,让他们去竞争,这样的话才能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只有把这件事情做好了,首先对我们讲的中产阶级,就是大众中间的收入比较高这部分人,让他们先消费起来,然后再带动多数人的多数,也就是说让大部分老百姓也能够分享汽车时代的成果,也能够实实在在买车和用车。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