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武汉有人砸大奔的时候,我就想站出来说几句,可终于还是忍了。不料今年3月8日,又有北京的车主把大奔弄到上次武汉砸车的地点又胡乱地砸掉,而且此次并非缘于车子的质量问题。惊谔之余,又听说广州一位奔驰车的车主也将把自己的一辆车运往武汉砸掉,似乎真要来一场满腔怒火的“砸奔运动”了。
这一次又一次的砸车事件,究竟反映出砸车人或者说一部分为之喝彩的公众什么心态 ,我觉得是大可探究的。砸车的更深一层意味,其实远远不是什么单纯的维权或是鲁莽的言词所能解释的。
扯起摊子,招来记者,威风凛凛地砸大奔,如此勇敢者的游戏,其实只是针对国外厂商的产品。若是换了国内厂商的产品,我看他们必定会三思而后行。真真切切地,我就想问一句:有谁真正敢抖着胆子出来砸国产货?有谁敢理直气壮地如此大造声势?去年的恒升电脑案,实际上已经为我们上了一课。一位买了“破电脑”的消费者,因为权益得不到保护,在网上发了批评厂商的帖子,结果法院判决消费者向恒升公司赔钱。这个案子对于胆敢“坏”国内厂商声名的消费者来说可谓教训深刻。
这就衬托出砸车人,还有为之鼓掌者的一种扭曲心态:对于国外的厂商,我们底气十足地敢和它唱对台戏,敢砸它的牌子,坏它的声名;而对于国内的厂商,我们却不愿意,也没有胆量去上演同样的“壮举”。
即是说,在骨子里面,对于国内和国外厂商,我们根本上是区别相待,尤其是在打上了爱国或是民族的旗帜之后,对于外商的蔑视与无理便更加放纵。就如最近极力导演砸奔的那位北京车主,其动机竟然只是想要表现对奔驰公司的“愤怒”,“决定再不乘坐奔驰”,由此便演出了至少在厂商看来乃是完完全全的污辱它的行动。
市场经济,从政府到企业都呼唤一种公正、合理的竞争环境,呼唤给予国内国外厂商共同的“国民待遇”。然而事实则是,今天我们做得还远为不够。比如,关于中国厂商的汽车召回制度就已经无限期地推迟了,而国外厂商召回他们在中国的“问题车”则被视为天经地义,并且国人总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情结。汽车业如此,其他行业未必不是如此。
全国人大代表熊同最近说:“中国已经加入WTO了,无论企业还是消费者,都要按照WTO的规则办事。”如果在我们的消费者心目中,在普遍的国民的心目中,乃至在一些行政和司法机构及人员心目中,总是对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有意或无意地区别相待,以一种扭曲的心态来对待国外的厂商,那么我们理想中的开放、公平的企业经营环境,就还显得遥远。这样的“民族心”、“爱国情”,终将以害人始,以误己终。(何毅)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