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清质疑公告制
自从国家经贸委将原来对汽车工业的目录管理转而向“公告”制管理以来,引起业界的关注。赞成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方式,而且每月一次公告,时间加快,比过去的审核时间要短,而且机制更为灵活、透明,增加了中介机构的作用,是有利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反对者认为由于公告只是在目录的基础进行认证,并没有脱离目录管理的范畴,而且
对后来建设的汽车企业,特别是除一汽、东风、上汽以外的企业,如吉利等民营企业,采取了歧视的态度,因此并不是个好的管理方式。究竟民营企业是否应该搞汽车,能否搞好汽车企业。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清认为,谈这个问题取决于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中国汽车工业该怎么管,用什么管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也就不存在民营企业是否该搞汽车的问题了。
李清说:中国汽车工业靠市场管,还是靠政府管,理论上是靠市场管,那就应该实行“型式认证”制。公告制的基础是目录制管理,所以说目前中国的汽车工业还是政府管而不是市场管。公告制目录制保护的是一汽、东风、上汽这样的大汽车集团。且不说国家用政策保护这么多年,光是“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对汽车工业的精心投资,并不比西方主要汽车生产国少,但大都撒了胡椒面。用李岚清副总理的话说,各省都把汽车当作支柱产业投资,资金分散,形不成支柱。
李清说,以一汽的捷达和二汽东风公司的富康为例,国家对捷达投资110多个亿,对富康投资130多个亿,结果如何呢?到现在捷达的销量没有超过7万辆,而富康连6万辆都没有超过。李书福的吉利集团投资30多亿,原来把产量锁定在3万辆,现在已经突破6万辆。李书福就是想让过去那些骑摩托车做生意的人,换上能遮风挡雨的廉价汽车。
但是,如果继续采取公告制管理汽车,李书福肯定没戏了;但如果采用认证制,情况就不同了。你要造汽车,可以呀。只要你的汽车在环保、安全、节能方面达到认证的标准,尽管生产汽车,不管你是国营还是民营;但如果汽车出了问题,经过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是结构或质量问题,那么统统召回。这有可能使一个汽车厂一夜之间陷于灭顶之灾,没办法,市场经济就是如此,优胜劣汰。
李清说:沈阳华晨投了46个亿,模具也开了,设备也上了,打的中华牌,还要上宝马,结果怎么样?现在依然没有生产许可。李书福的吉利用的日本发动机,排放达到欧洲Ⅱ号标准,而且还做了碰撞检验,他的机制灵活,储备了好几个车型。李书福说吉利一年可以推出四款新车,可是因为公告制的限制,出不来。
其实,到底是市场说了算还是政府某些人说了算,这是个不用争论的事实。但是公告制目录实际上把民营企业放在局外人的地位上。特别是经贸委的苏波副司长,明明白白地表示要支持三大汽车集团,在这种情况下谈民营企业能否造汽车,是否能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起作用是不现实的。解决了目录公告和认证管理的问题后,这个问题才真正有意义。(记者沈小雨/文)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