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当前国内轿车市场连刮降价风,政府也相继推出个人贷款购车等鼓励政策,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始终提不起来。在当前购车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私人购车为什么不能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主体呢?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车挡了私车的道。
有资料说,“八五”期间,集团购买小汽车的总量每年以16.2%的速度递增,购买金额以26.99%的幅度增长,其实,实际增长幅度要远远高于这一统计数字。1993年我国国产轿车产量22.5万辆,进口轿车18.1万辆,竟有98%以上被公款买走了。近些年,公车消费之大,更是让人瞠目。1998年,全国仅新增公车就达82万辆,用于支付购车的款项高达1000个亿以上。
私人购车,除了必须支付高额的车价外,还要承担高额的税费,不少家庭买得起车却用不起车。而公车消费一切都姓公,公家买车私家用,为何还要买私车,即使买得起,也不会买。因此,凡是挨着点儿边的,都要想方设法弄点儿公款买车。能够用国家或单位的钱买车的,自然不会傻到自己掏钱买车。如此一来,私家车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国家公务员等庞大的市场人士眼里便失去了诱惑力。
公车改革是实现私车市场繁荣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这是国家近期内所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其实,改变当前公车私用的状况并非毫无办法。业内人士指出,必须大量削减公车的数量,不需要配置的坚决予以取消,将取消的公车放到市场公开竞卖,转化为私车。要改变目前我国存在的又养轿车又养人的局面,政府还可适当拿出一部分资金来补贴国家公务员和个人购车,实行公车分配货币化。据了解,1998年,深圳为推动公车改革,已进行了有益尝试,即通过一定程度的优惠,向有配车资格的公务人员发放车贴,辅以分期付款办法,鼓励其购买现有公务车或新车,实现“私车公用”或“公私兼用”。其实,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来补贴个人购车是两全其美,按照1998年新增的82万辆车计算,如果削减一半的数量,便可节约500亿元的资金,按每辆车补贴10万元用来购买私车的话,只需420亿元,还可节约80亿元,再用来购买私车的话,可新增车辆4万辆。
有关人士呼吁,只有加快公车改革步伐,家庭轿车消费市场才能火起来。
(大河报)
所属专题:新款经济型轿车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