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版>汽车生活>正文

车如猛兽 细数东莞车市八大“凶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7日 09:03   金羊网-新快报 字号: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这是封建社会时臣下对君王的一种敬畏,他们将君王比作老虎、巨龙一类的猛兽,暗喻君王的威严。而当今社会,几乎人人皆为“房奴”、‘“车奴”,特别是汽车,养车、用车甚至卖车成了许多车主和汽车经销商心中的郁闷,养车成本、车行经营成本“表现凶猛”,更如老虎、狮子一类的猛兽,狂吞日常开销。在东莞,一个汽车保有量已经飙升到80余万辆的城市,一个汽车销售终端的二线城市,这里的车主和汽车经销商何尝不是同样有着“汽车如猛兽”的共识呢?

  凶猛一 用车成本攀升

  油价居高,是东莞众多车主近期一个难以舒解的心结。据悉,基于对后期原油价格走高,而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未必下调的预期,国内部分地区主营单位开始小幅上推汽柴油价格,幅度基本在10元/吨至30元/吨。6月23日,中石化柴油报6750元/吨至6850元/吨,93号汽油报7770元/吨,再度微涨20元/吨。这一行情同样体现在东莞,家住黄江的刘先生每天跑业务要驾车往返黄江和东莞城区,使用97号汽油的他尽管使用1.6L排量的车型,但每个月的油费也近千元。

  油费固然“凶猛”高企,但这还不算每年的年票、保险等固定要缴纳的费用,也不包括汽车出现故障和事故等计划外支出。因此,在用车成本方面,保守估计东莞车主每个月的开销在2000元左右,这个费用就已经相当于其他三四线城市一个普通市民一个月的全部收入。

  凶猛二 车位贵过车

  如果说用车成本是一道令人犯愁的数学计算题,那么停车费用的年年高涨就更是一堆数学题中的“加分题”。记者走访东莞一些楼盘社区了解到,目前东莞部分社区的停车月租在350元左右,而买下一个车位则需要至少10万元,这个车位价格要比许多经济车型的车身价都要高。家住南城稻花村的杨先生就是“车位贵过车”的东莞“受害”车主之一。“如果是常租的话每个月350元,散租的话每个月360元,根本没有什么区别。”杨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停车成本太高,他现在宁愿把爱车停放在附近的第一国际写字楼下,尽管日晒雨淋,但只要做好日常护理,仍比停在社区里划算。像杨先生这样的“蹭位族”不在少数,在东莞各大型社区外都可以看到一辆辆争抢车位的“酷车”,有如大型车展。

  虽然这种“蹭位”的做法有违相关交通法规,有时候难免有招惹贼偷和意外碰撞的机会,但东莞仍有许多车主愿意这样做,可见“车位贵过车”的凶猛。

  凶猛三 拥堵路况逐渐增多

  早上8时至9时,下午4时至6时,东莞莞太大道、莞长路、莞龙路乃至八一路等主干大道,都可以看到黑压压一片车龙的“盛况”。近几年来,随着东莞汽车保有量的直线攀升,不仅是车位费升高,连“大塞车”也已经成为了东莞车主的“家常便饭”。有媒体曾就一项交通规划进行网络调查,结果发现,有60%的市民认为市区的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已达到难以接受的地步,有31%认为严重但还可以接受,只有6%认为不严重。车主莫先生说,以前在东莞开车是很爽的,路宽、车少,而两年前,这种乐趣慢慢地淡了,路面上车多了,塞车也成了家常便饭。尤其是在上下班时段,南城的鸿福路口、莞城的旗峰路等路段都容易塞车。他还表示,塞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司机多了,但很多新司机素质不高,不遵守交通法规,乱停乱放、逆向行驶等现象时有发生。据了解,北京借2008年奥运会之机,推出了“单双号出行”的措施。上海则早就开始实行“汽车牌照拍卖”的“限牌”政策。深圳则早在去年年初就开始探讨城市中心区征收“拥堵费”的可能。面对上述各位“地区老大”的限制私家车政策,东莞这“后起之秀”继“禁摩”后又是否将有“凶猛”之举?这不仅为各大汽车经销商关注,也为众多车主或未来车主关注。

  凶猛四 完善交通减低用车依赖

  如果仅仅只是用车成本、停车费以及道路拥堵等原因,还不足以让车主想出别的出行方式,但是城区交通网络变得更加便捷,就让许多东莞市民有了新的选择。这两年,东莞城区街头出现了一些白绿色的小城巴,这些小城巴填补了既有城巴公交网络的盲点和空白,使东莞城区的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业内人士预测,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东莞的购车用车需求。

  凶猛五 环保标准即将提升

  尽管东莞目前国Ⅳ标准仍未确切实行,但已经为一群国Ⅲ标准汽车的车主制造了不少关于汽车上牌的苦恼。据了解,近日,省政府将环境保护部《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提前实施第四阶段国家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复函》转发给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等9市,并要求尽快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复函》同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提前实施第四阶段国家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具体实施时间为6月1日。这就意味着包括中山在内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从6月1日起实施机动车国Ⅳ排放标准,达不到该排放标准的车型,将不能上牌。而记者从东莞车管所了解到,目前车管所未接到任何实施国Ⅳ的文件通知。

  据东莞资深业界人士表示,在2008年东莞实施国Ⅲ前的数月间,不少品牌厂商都向经销商下达了“清库令”,导致一段时间内,东莞经销商大量清库。不仅出现亏损七八千元甩货现象,还有在国Ⅲ标准实施后,将未来得及卖出的国Ⅱ车先行上牌,再亏本卖出。但这段时间未发现有此现象,东莞汽车经销商面对这一“凶猛”标准,未有任何特殊动静。

  尽管车市在汽车环保标准更迭期间表现平静,但许多车主已经先于汽车经销商表示担忧。“我的车是国Ⅳ标准,但一直以来喝的都是国Ⅳ标准的汽油,以后一旦国Ⅳ油上市,会不会对我的车造成伤害损耗呢?”车主李小姐说。对此,有专家表示,改喝其他标准的汽油不会对车辆造成损伤,只是在排污方面不能完全发挥出国Ⅳ车的最佳状态。

  凶猛六 节能汽车抢占市场

  一“兽”还比一“兽”猛,“兽兽”相争,何日可休?如果说国Ⅳ标准的即将施行是对于汽车中的“汽”的一种环保意义上的变革,那么节能“汽”车的“凶猛”登场,更是未来汽车市场的一大变数,也使许多在去年受购置税“诱惑”购买节能汽车的车主捶胸不已。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1.6升及以下节能汽车第一批推广目录,正式拉开向购买节能汽车的消费者发放补贴的帷幕。三部委联合发布第一批合共71款节能车补贴名单,这意味着今年最大的购车优惠将在7月铺开。从名单看,这些车均是1.6升以下排量,飞度、锋范、乐风、明锐、朗逸、科鲁兹等市民较为关注的车型均有上榜,但是自主品牌车型在这批名单中不够四成。据悉,中央财政将对消费者购买以上车型的节能汽车给予每辆3000元的补助,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兑付给消费者。据业内人士预测,这一不逊于去年购置税减免的“凶猛”政策,将使2010年下半年车市销售境况有所改善,有利于消解名单车型的库存压力,但是受到上述其他“凶猛”因素的阻碍,东莞消费者的购车观望情绪仍有待逐步消解。

  凶猛七 汽车销售人员士气低落

  “凶猛”的用车成本以及政策交替带来的困惑等,都是制约汽车销售的因素。早在农历虎年春节前后,东莞不少汽车4S店负责人就向记者“诉苦”称,今年找的新员工是“今天报到,明天就不来了,因为他们有了更多的工作选择”。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有调查机构曾对大量汽车销售人员进行实地的沟通交流,再辅以电话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谈到“对工作及薪资满意程度”不满意占70%”;60%以上的被调查人员认为“福利待遇不好或不够好”;70%-80%的销售人员都有“跳槽”想法,其中自认为“做得好”要往高处走的占30%,其余都为“寻更好发展”;对于未来,乐观者也只有10%。在调查中,有些销售人员介绍,他们的工资水平一般是800-5000元,高收入并不多,收入比周边省份城市要低得多;在他们看来,汽车销售公司对他们这一群体的福利待遇重视不够,他们当中少有年终奖及年休假等待遇,用他们的话来说,“福利少,管理混乱,又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前景”是他们频繁跳槽的根本原因。与此相对的是,一些4S店的老总则大吐苦水:“实在招不到能帮助卖车的人,销售上不去,福利很难兑现。”

  凶猛八 汽车召回处罚升级

  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到5月,国内共实施汽车召回33起,召回车辆已超过58万辆,实施召回的汽车包括了戴姆勒、凯迪拉克、沃尔沃、通用、福特等跨国汽车品牌,也包括了东南汽车、长城汽车等自主品牌。因此有消息指,国内对汽车召回的汽车厂商将加重处罚力度。

  据悉,现行的《缺陷汽车召回管理规定》于2004年3月12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布,并于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但是,由于众多原因,这则现有规定对缺陷汽车召回的约束力度有限。在“旧规”里关于“罚则”中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部门可责令制造商重新召回,通报批评,并由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包括:“制造商故意隐瞒缺陷的严重性的;试图利用本规定的缺陷汽车产品主动召回程序,规避主管部门监督的;由于制造商的过错致使召回缺陷产品未达到预期目的,造成损害再度发生的。”罚则的执行一般都由质检总局来执行。而据称,在升级后的“新规”送审稿中规定,“生产者违反规定,构成产品质量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逾期仍未改正的,可处以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生产企业拒不承担责任,将受到货值金额三倍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许可证证照、撤销认证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由于汽车召回新规有可能从一个国家质检总局下设部门规章,最终升级为国家行政法规或法律,因此违规汽车企业在支付罚金的同时,还要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这一法规的处罚升级,对于国内汽车厂商而言,确是一大“凶猛”。据东莞一名资深车界人士预计,这一政策一旦施行,将对国内汽车厂商的产能造成重大影响,也使消费者的购车态度更加谨慎,持币观望情绪更浓。   

  记者 叶毅贤

(编辑:)

转发此文至微博 | 评论()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