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油品国标太低 企业和部门都应反省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2月03日 09:36   南方都市报   字号:

  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近日公开承认炼油企业确实是雾霾天气直接责任者之一,但这并不是因为油品质量不达标,而是国家标准不够。网民们纷纷质疑,负责制定国家标准的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等人员组成,标准不够的责任就在“两桶油”自身。    

  有时候,真话是形势逼出来的。让中国的石油巨头承认油品质量不高一直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但在谁都无法置身事外的“雾霾危机”暂时看不到终结的时候,在公众长期郁结的怒火再也无法空言敷衍的当口,人们终于听到了一句真话。应该承认,这是一个进步,作为依赖国家政策扶持和全民鼎力支持而成长为行业巨头的企业,出面领责的坦诚胜过任何巧妙的语词周旋。

  然而世间万事,原因的背后还有原因。中石化就为油品质量不高找了一个原因,即油品国标太低。其言外之意,尽管我们企业炼出来的油品质量不高,但符合标准。质量不高的油品却是质量合格的油品,听起来有些绕,但也不能不说,事实正如傅成玉所表述。

  面对中石化给出的“油品国标太低”这个原因,网友发挥了公众熟知的锲而不舍精神,坚持寻找原因背后的原因。只是这一回他们找到的原因可能难免让中石化尴尬:在中石化看来,油品国标太低才是雾霾天气的一大祸首,但网民们认定,这个国标正是中石化等石油巨头们制订的。经媒体采访,网民指证并非虚言,查阅现行的车用柴油、车用汽油国家标准,可以发现负责起草单位均为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和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难道这和乳品新国标一样,又是一个行业巨头“绑架”国标的例证?

  从国际经验来看,行业标准由行业大企业起草讨论稿其实是一个通例,很难想象,为计算机系统制订标准没有微软的参与,为汽车行业制订标准会将福特排除在外。但这经验为什么一移用于国内,就会让公众产生行业标准被行业巨头们主导甚至“绑架”的印象呢?

  在乳品新国标的争论中,作为主管部门的卫生部曾经痛驳“绑架论”,称企业只是参与了起草,而标准的最终确定是“各部门协商一致的结果”。这一反驳貌似有力,却无法解释最后形成的国标中何以体现了乳业巨头们太多的意志和利益。从这样的反驳中只能得出一个让消费者悲催的结论:一个行业标准无论是由企业主导还是由权力主导,都会造成对消费者利益的忽视。

  行业标准由行业巨头参与起草,这的确是一个国际通例,但“标准制订过程民主、透明”、“吸纳消费者意见的渠道充分”、“必须满足消费者基本诉求”也是这通例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如果像乳品新国标那样,连标准制订过程中的会议纪要都不能公开,事后形成的国标又明显忽视消费者的基本利益和诉求,那肯定只能推理出两个判断:要么企业意志主导了国标的制订,要么权力部门过分维护了企业的利益。又何怪消费者会产生国标被企业“绑架”之观感呢?

  媒体披露,油品新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中,仍然明确新标准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只要标准制订全过程足够开放,这原本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真正值得忧虑的是相关部门未能吸取乳品等国标制订的教训,挂着一块“国际通例”的招牌,却行封闭运作之实。设若结果真是如此,又如何指望洗刷石油巨头为了一己之私绑架国标、主管部门偏袒企业而置公共利益于不顾的嫌疑?

  制订较高的油品标准已成当务之急,在这个共识下,人们愿意相信相关各方都会展现出诚意和决心。但另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是,随着油品标准的提高,谁来为攀升的成本埋单?按照专业人士的看法,油品升级根本不存在技术障碍,节约成本才是企业不愿提高标准的原因。如果已经为燃油消费付出太多的消费者又为油品标准的提高而埋单,恐怕并不契合呼吁者的初衷。在燃油税数额庞大、石油企业也获利丰厚的前提下,如何避免消费者负担随油品标准提高而增加,当下呼吁提高油品标准之际也理应未雨绸缪。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