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中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为什这么难?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11月08日 09:06   汽车商报  吴迎秋 字号:

  昨天,广汽奇瑞的合作在北京钓鱼台正式签约。有人称赞,这项合作开创了中国车企合作的新模式。但我注意到,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有人发问,广汽和奇瑞合作谁是“龙头”?谁当“凤尾”?又是谁主动找了谁?关系摆不平的合作难以看好;又有人说,“十八大”之前、在钓鱼台签约,看得出,这项合作还是政府“拉郎配”!这样的“婚姻”婚后会出问题。这些说法出乎我的意料:为什么中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反而会这么难?

  事实上,在国外,类似广汽奇瑞的合作非常普遍。近有通用和PSA的合作,过往的则有大众和奔驰在商用车领域的合作、雷诺日产的合作、宝马丰田的合作等等;过去30年,几乎所有的主要跨国公司都在国内找了合作伙伴,从来没人说不好。为何同样的事情放在国内企业之间就不行了?

  我想,首先还是“老思维”在作怪,凡事都要论个主次、摆个平衡、讲个关系。按照惯性思维,广汽是国内领先的国有大汽车集团,奇瑞则是民族自主品牌的先驱和领头羊。论资格完全能扳扳手腕;从市场上看,在自主品牌领域也可以说是竞争对手,它们怎么能合作?然而,据了解,无论是广汽还是奇瑞,对这次合作都非常大度,完全没有计较谁是“龙头”、谁是“凤尾”,一切都“向前看”。没有这样的胸怀,当然会觉得它们的合作不可能,也当然不会看好。

  其次,依据签约的时间和地点,说这次合作又是一次拉郎配,这更是牵强附会。有人说,为什么奇瑞舍近求远选择广汽而不是江淮?我想说,奇瑞和江淮未必不能合作,之前多年,外界都认为它们走不到一起是因为政府主导下“强扭的瓜不甜”,我却想反问,为什么没人怀疑,正是长官意志阻碍了它们的合作?为什么不从市场需求的角度问个为什么?所以说,一遇到合作首先就想到政府主导,这还是惯性思维。如果非要说,这次签约的时间和地点体现了官方色彩,我想,它其实是体现了相关部门赞赏广汽奇瑞的合作,希望它能起到示范作用。

  其实,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理解这项合作并不困难,完全无需牵强附会。众所周知,汽车市场进入微调期,自主品牌过去多年“低质低价”的市场策略已经难以为继。对单一企业来说,提升产品竞争力势必要增加投入和成本,“质”的提高要以丧失价格优势为前提,在品牌弱势的现实下,依然没有竞争力。既要高质又要低价如何实现?技术共享是现实和必要的选择,也是市场提供的新机遇。同时,对自主品牌来说,技术共享摊薄了新车研发成本,让很多事情不必从零做起,避免重复建设,而这样的重复建设过去比比皆是,眼下还在令人心痛地上演。

  据消息人士透露,广汽奇瑞之外,有多家国内企业正在探讨相互合作的可能。这再次表明,广汽奇瑞的合作符合市场需求,是大势所趋。

  在这种大势下,合作的模式从“强政府、弱市场”转变为主要由市场驱动,企业则开始逐步从市场出发、从根本上探索实现规模效应、集约经济的途径。不听市长听市场,用市场的语言来沟通、回归了经济合作的本质。这种回归,不正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追求的东西?而广汽奇瑞合作的典范意义也正在于此。

(编辑:陈洁)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