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豪华中来 运动中去 试驾英菲尼迪G35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 09:59  
英菲尼迪G35外观图片

英菲尼迪G35外观图片

  评价:

  优点:外形有冲击力,配置丰富,表现均衡。

  缺点:悬挂过于直接硬朗。

  沿着旧金山湾区延绵起伏的山路,驾驶着即将在美国上市的2007款Infiniti(英菲尼迪)G35,心里始终在寻找对“美式”豪华的注解。

  所谓“豪华”,相信很难找到统一的尺度。处在不同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经济水平下的个体对此会有各不相同的答案。于风餐露宿的人而言,可能牛排、美酒就是豪华;对王公贵族来说,锦衣玉食,也不过是种习惯。

  日产旗下的豪华车品牌Infiniti(英菲尼迪)自1989年11月在北美面世,17年来始终保持着良好的销售业绩,在美国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00万辆,成为豪华车市场最重要的品牌之一。从帕罗奥多通往旧金山市区的高速公路上走个来回,就会接受这个事实,我想知道的还有为什么。找到答案的路径似乎有两条,产品和营销。

  日式商业智慧与美式消费文化的混搭

  此次Infiniti(英菲尼迪)G35的全球试车选在了位于旧金山湾区的帕罗奥多市,百年名校斯坦福大学就在这里。为呼应Infiniti(英非尼迪)2007年大举进入中国的市场策略,中国的汽车媒体记者也在受邀之列。

  在充沛的加州阳光刚刚苏醒的早晨,我们准备上路。要在G35、G35 Journey(旅途版)、G35x 、G35 S以及选配6挡手动变速器的G35 S之间作出选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英菲尼迪G35外观图片

英菲尼迪G35外观图片

  从外形上看,这几款车并没有太大区别。充满雕塑感的波浪型发动机罩,灵利的格栅和L形大灯,透着梦幻、前卫、时尚的气息。柔和、饱满的车身线条,会让人在瞬间联想起日本浮世绘中的人物。倒是尾部的金属扰流板和双排气管暴露出他的运动血统。稍稍明显的差别在于运动款的18英寸毂轮(标配为17英寸)

  最终,我和来自北京的同行跳上了一辆G35 X。

  在美国试车,自由度相对较大。除了简单的产品和交规说明,剩下的就是一本路书和A点到B点的行程了。

  因为15小时差产生的轻微睡意,在同行试探性的一脚油门和一脚刹车之后就已消失怠尽,良好的加速性能和制动表现在提醒我,这是一个值得细细体味的家伙,何况还要当领航报路书呢。

  清晰的路标和路书,没有留给我们任何走错道的机会,看似教条的美式规范带来的其实是省心省力。高速公路上,随处可见一边开车一边打手机、啃汉堡、喝咖啡、摇头晃脑听音乐甚至描眉画眼的司机,轻快地让人觉着开车不过是项与生俱来的功能。相比其他追求速度和极限的试车记者,此时此刻,我更愿意享受快意的自由,由得他们去追赶吧。

  日产南加利福利亚工厂出品的G35,据说由一群热爱冲浪的家伙制造。何尝不是呢?驾着G35 X在山路上行驶,就能感受到他们手中的能量转换。单凭这段一弯接一弯的山路,和两旁形态各异的树影,就已不枉此行,惚如回到了拉力赛道。搭裁着VQ系列V6发动机和前中置(FM)平台的G35的确有一颗强有力的心脏,而FM平台原本就来自赛车。

  转速每每超过3000rpm时,发动机的声音便会由平顺转而轰鸣。尽管带着些人为调校的刻意和夸张,仍会刺激我去挑战过弯极限,往往在进入弯道的前一刻才开始收油制动抑或在接近出弯点时便已迫不及待地加油提速,连累得北京同行一路提醒。G35出色的转向和操控纵容我把“游戏”愈玩愈烈。唯一不足的是,后移的A柱在弯角较大时,会遮挡部分视线。

  一程山路下来,除了过瘾,对G35最深刻的体会只能用一个“硬”字概括。悬挂硬、底盘硬,生生地向驾驶者传递着他的运动标签。同为运动型轿车,如果说宝马3的硬朗带着欧洲绅士般的教养和韧性,那么G35的硬朗则明显带着美国式的奔放和直接。孰优孰劣,无意比较,对追求驾驶乐趣者而言,人与车之间个性的匹配和“登对”才是第一要义。这是我们一向推崇的选车理念。

  就操控性而言,两相比较,G35也并不逊色,前端抓地性能非凡,车身操控性及平衡感也是一流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内饰,标准配置的铝制饰边,其纹理像极了纯手工制作的日本Washi纸。手工交叉缝制的真皮方向盘,手感也更为细腻和平滑。这样的设计印证着典型的日式细节和温情。

英菲尼迪G35中控台图片

英菲尼迪G35中控台图片

  试车结束,我们没有按照路书的指引返回酒店,而是中途拐去了斯坦福大学。1891年建校之初的古老建筑和草坪中古希腊哲学家的雕像,令这所常春藤名校充满历史和学术气质。以“自由之风永远吹”作为校训的斯坦福,校风却相对保守,在他们看来,“自由不等于没有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和规范,这种开明自由的校风对学生道德规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因为停留时间短促,对美国文化我们没有机会作更多体验,而G35的试驾和斯坦福大学的惊鸿一瞥似乎让我们找到些雾里看花的感觉。

  胜在营销

  说完产品,我们不妨再从营销的路径继续寻找日系豪华品牌在北美的制胜秘笈。

  1989年,Infiniti(英菲尼迪)在北美面世的同时,无独有偶,日系豪华车的另外两个品牌丰田的“LEXUS ”(雷克萨斯)和本田的“ACURA(讴歌)”也先后诞生。

  关于日系豪华车进入北美市场的起源,听到了几个不同版本的说法,有说是因为美元和日元间的汇率差价,有说是因为美国政府对进口车的贸易壁垒,总而言之是由当时的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催生。

  近二十年来,日系豪华车已经深深俘获了美国人。据了解,2005年北美豪华车市场排名首位的是雷克萨斯,销量超过40万辆;讴歌和英菲尼迪的销量也分别达到了20万辆和13万辆。

  日系豪华车凭什么俘获了美国人?

  套用马斯洛的理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

  在美国这样一个有着百年汽车消费历史的国度里,汽车除了承担交通工具的功能,还是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一个载体。满足他们的用车需求,除了产品本身,包括品质、价格、销售渠道、服务等基本元素之外,还需要品牌和文化上的认同。

  我们不妨先从商品的角度来观察。商品最大的属性是使用价值。日本人的商业间谍功夫向来一流,美国人的需求一定会被他们用放大镜反反复复看上几百遍,美国车有的他们一定要有,美国车没有而又被需要的,他们更加要有,比如精细的内饰、人性化的功能设置、驾乘的舒适性、大空间、低油耗等。

  在定价方面,日系豪华车往往低于同级的“奔驰”、“宝马”等传统欧洲豪华品牌,以高配置低价格的方式进入市场,一如目前中国自主品牌走的路线。

  在销售渠道上,三个品牌都采用了较母品牌更为高端的独立销售体系,以利于自身品牌的塑造。独立的销售体系需要配套的服务尤其是售后服务的支持。对此,我们无从体验,但从日系车在中国的服务水准,也大体可见一斑。

  品牌和文化的认同,则是从更高的精神层面凝聚消费者的手段。首先是本土化的问题,在当地设厂,美国车美国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其次是产品本身由内而外透露出的美国个性和美国气质,也令美国人从中找到了归属感;第三个因素则是,90年代后期,日本的流行文化渐渐成为世界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日本的卡通片、电视剧、流行音乐、电玩游戏充满了世界各个角落,这对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也或多或少也会产生正向的影响。

  日系豪华车在北美市场取得的成绩,并不会就此止步。同样地无独有偶,2006年,中国市场的高额利润和快速增长的市场空间吸引着他们再次前后脚地到来。晚到的Infiniti(英菲尼迪)不仅要面对同门斗法,更要面对此前已在中国站稳脚跟的欧洲宿敌。

  有业内专家称,中国购买高档车的用户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用户一般为大公司企业的老总或主要负责人、生意人。他们对于汽车的了解不深,也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和心思。对他们而言,买高档车只是一种身份和层次的象征以及公务和商务的重要工具。第二类用户大多数为一些外资或大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或者高收入职员、收入较高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对于车型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较多的汽车品牌和车型,愿意选择性能配置完美、驾乘舒适的日常用车。第三类是白领精英,他们是行业内的高级白领+骨干+精英,一般比较年轻,喜欢用与众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品位,大多选择一些不能经常在马路上看到的车,同时又要让人惊艳的车型,不论是颜色还是车型,都可能是只此一辆。第四类用户是专业的玩家,他们对车有一定的研究,对车的性能比较讲究,对一款车的极端性能要求比较高,而其余的性能在他们看来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从上述的人群描述中,我们似乎不难找到G35的知己,剩下的就只是“找对人,做对事”,静观Infiniti(英菲尼迪)在营销上的作为了。

  资料库

  漫谈日系豪华车在北美的表现

  近十年来,日系豪华车以实用、省油、低故障率、高配置等优点在北美地区大行其道,其中Lexus(雷克萨斯)一马当先,Acura(讴歌)与Infiniti英菲尼迪紧随其后,各品牌产品线丰富多彩,在各自细分市场占据着一片天地。

  《汽车导报》大概知道本人有过在美国几年的生活经历,所以,特让我在此本人前几年在美国的生活经历谈谈美国市场对日系豪华车的态度及一些个人感受。

  先来谈谈雷克萨斯,在加州,开雷克萨斯者多为中产阶层或为IT行业新贵,因为雷克萨斯向来强调豪华舒适、品质、环保及体面。在美国人眼中,它俨然可以与传统的奔驰、宝马平起平坐,这从它的市场表现可见端倪。

  讴歌的市场运作则比较倾向注重运动性能的年轻一代,甚至是改装族,以期培育和扩大讴歌的潜在客户群。它强调的是精美、动感、活力等。

  而英菲尼特留人的印象则是高配置、豪华与运动的多面性,相对较低的价格提高了性价比,特点未必突出但胜在均衡市场定位的人群比较广。

  本人当年与周围数位朋友买车时大都选择了日系车。大家心态几乎一致,就是美国地大路广,每天离不开的车子,一定要品质好、无故障、好开、省心省力。美国车市的购车方式非常多元化,迎合了车主的各种需求,以我所购的雷克萨斯RX300为例,四万多美元的车也只需首付一万多,之后每月再供四百多元即可,两年后出新款同系列的车RX330你就可以换开新款车而月供不变,换言之,你总是可以开新车

  而从上海来到洛杉矶的朋友选择了英菲尼特G35,是我帮她选的车,开过之后的感觉是平顺、易开,装备更是齐全,当然比日产的同级车要贵不少。

  (杜青,深圳资深牙科医生,于1999-2002不间断的在美国洛山矶生活进修,期间足迹遍布美国东西部各大城市。)

参考数据:

排量

3498CC

气缸布置

VQ系列V6发动机,24气门

最大马力

306马力/6800rpm

最大扭矩

3363Nm/4800rpm

传动方式 全轮驱动 变速箱 5速自动
制动 前:盘式
后:盘式
悬挂 前:独立双叉骨 
后:多连杆

转向

 

车辆自重

1680kg

轴距

2850mm

长/宽/高

4750mm/1773mm/1468mm

轮胎尺寸

225/55 R17

 

 

  撰文/摄影:袁奕

(编辑:郭海霞)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