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方政府公车采购细则的出台,我国的公务车采购也随之进入新公车时代。轻车简从、低调务实,公务车标准逐步推行。公车不应是廉政的“绊脚石”,而应促成正能量的新公车时代。领导人公车换成自主车,自主取代合资车的公务车地位指日可待,强调低调务实的“新公车时代”即将来临,此种“中国特色”或将迎来全新开局。
“一排奔驰停在一起,是老头子们在搞聚会;一排宝马停在一起,是富二代们在开派对;一排奥迪停在一起,是中国官员们在开会。”这样的场景,是典型的中国特色。而随着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出台,已有多省相继出台文件规定:领导人换乘公务用车,需选择国产自主品牌汽车。自主品牌取代合资车的公务车地位指日可待,强调低调务实的“新公车时代”即将来临,此种“中国特色”或将迎来全新开局。
春节期间一项名为“随手拍豪华军车”的微博主题,在网上得到了广大相应,仅发起人收到的私信每日便超过百余封,而其中转发相告的内容更是不计其数。据媒体报道,其中很多案例都已被有关部门核实,并进行处理。
从目前工信部透露的消息称,新版公务车采购标准有可能将从“双18”下降至“18、16”,即1.8L排量不变,但价格下降到16万元以内。但“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的这个标准没有改变。
北京一位六年级学生放学后看到学校门口非常堵,接送同学的车不少是公车,他建议让公车挂红牌,便于统一管理和公众监督。省人大代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省卫生厅副厅长李广胜受访时很赞同这一做法。
提起公车,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奥迪。与这个占据中国政府机关用车30%比重的品牌被标签化为“官车”的过程同步,我国公务车也被符号化成高端车形象。在这种符号化的背景下,一方面,形成了官、民在用车上的区别效应,拉大了官民距离,民间甚至有“宁撞宝马,不刮奥迪”的说法。伴随着各地方政府公车采购细则的出台,我国的公务车采购也随之进入新公车时代。轻车简从、低调务实,公务车标准逐步推行。公车不应是廉政的“绊脚石”,而应促成正能量的新公车时代。
“公车私用”问题持续发酵。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加强公车管理,但“公车私用”却难刹车。缺乏有效的监督办法,是造成当前“公车私用”泛滥的重要原因。前不久,一位北京小学生提出给公车上红牌便于接受监督的建议,在微博上被人们一次一次的推介和转发。近日,著名作家郑渊洁也发微博呼吁公车使用专属牌照,以此监督公务车,同时借此使公车使用者加强自律。你对此怎么看?
如今,国家已然硬性要求公务车要选择国产自主品牌,但仅有客观环境显然不够,自主品牌要想打下“新公车时代”,获取满意的市场份额,还需要从好车型、好形象、好声音三方面着手。
好车型,需要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上不断积累,车型竞争力需要能与合资品牌抗衡。自主品牌要把握提升产品品质的良机,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前提下,车企就有更强的实力来进行科技研发与制造,不断提升造车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好形象,需要塑造一个标致的品牌,既要在百姓中受欢迎,又要能够体现政府同舟共济的形象。而公务车又代表着政府形象,在实际使用中,要去官车化符号,淡化等级感,消除与民众的差异,取消特权感,让公务车不再是高高在上。
好声音,即是要准确和有效地向市场和政府传达自身的产品优势、技术实力与品牌特性,良好的公关营销自然能助一臂之力。尤其是在政府层面的宣传,需要更强调车型本身的竞争力与性价比,要让政府信服,自主品牌也能造好车。
公车消费巨额支出、公车私用、公车行驶特权这些弊端集合在一起,让公车在老百姓眼里成了奢侈、特权甚至腐败的象征。所以,公车改革一方面是要改车,更重要的是祛除公车身上的特权标签。”
只有问责常态化,才能让更多手握公权、接近公车的人,痛改“不用白不用”的坏毛病。遏制公车私用,要求领导敢于革自己的命。一些领导干部一谈起公车改革,一套一套的,可一落实到自身,就找借口、说“惯例”,不去改。
关于要求公车改革的呼声再起。原因是多年来政府公务车改革一直未有成效,反而是随着政府公务车的负面新闻不断,与之相关的政策却形同一纸空文,更谈不上通过公务车采购形成事实上对自主发展的促进。
对于公众来说,公车几乎就等于专车,伍“躺着中枪”,也表明公众对于公车长久以来累积的不满。伍皓主动公布车牌是“微改革”。如果全国每个地方都能坚持“微改革”,就可能汇成改革的最强音。
在中央政治局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后,各省相继出台执行规定和实施细则。其中,宁夏、湖南、甘肃、新疆等多个省级党委政府出台文件规定:领导人换乘公务用车,需选择国产自主品牌汽车。
试想一下,如果中央领导在乘坐自主品牌汽车上做出表率,地方政府大门还能见到黑色奥迪经常出入吗?越来越多的迹象已经显示,这一轮公车改革可能助力自主品牌突破长期以来希望攻破的堡垒——由合资品牌把持的公车采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