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公车采购破藩篱 垂范效应备受期待
本报记者 刘俊晶 北京报道
虽然《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迟迟未能推出,但是各方对其细则期待颇多。并且日前,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还专门组织召开了自主品牌专场推介会,再一次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
其实,地方政府已经做了先行者。在中央政治局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后,各省相继出台执行规定和实施细则。其中,宁夏、湖南、甘肃、新疆等多个省级党委政府出台文件规定:领导人换乘公务用车,需选择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尤其是对于甘肃省来说,尽管这并不是地方政府首次提出乘坐自主品牌公务车,但作为省委常委会的硬性规定却是第一次。
地方政府公务车采购自主品牌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公务车采购垂范效应也备受万众期待。
先行者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中,对党员干部明确提出了“厉行勤俭节约”等相关要求,并提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此后,多个省、市、区召开常委会出台执行“八项规定”的细则,要求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领导逐步换乘国产自主品牌汽车。
当月23日,甘肃省委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有涉及党政官员逐步换乘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规定。规定关于车辆配备的具体内容为“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在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逐步换乘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中国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公车采购目录中的公车为普通公务车,普通公务车指的是1.8升以下、售价18万元以内的轿车,不包括领导干部公务车。”因此,甘肃省委的这项规定,开了省部级干部改乘国产自主品牌车的先河。
长期关注政府公务用车采购的华融证券汽车分析师赵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伴随着甘肃、湖南等地的政策出台,其他省市也会逐步出台类似相关规定,并会进行细化以确保在具体执行层面有据可依。
除了做到在具体执行层面有据可依,政府仍需破除地方保护,否则公务车采购对于自主品牌来说仍只是“形式大于意义”。以改革先锋广州市为例,据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透露,2011年该中心采购了301辆公务车,准则是尽量选取广州自有品牌车辆。而一直希望通过公务车采购提升品牌的广汽传祺,在过去的三年中除了广州市政府的支持,连广东省内其他市的支持也很少。
而公务车采购局限于某个地域的藩篱正在打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上汽荣威作为公务车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了上海、江苏、山东以及河北等省市。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在公务车采购推进过程中,当地政府出于提升GDP以及政绩的考虑往往会选择当地企业的汽车。随着公务车改革的深入,地方保护主义正在削弱,未来公务车采购会进入真正的市场化进程,凭的是企业的真本事。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公务车市场的环境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新机遇
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公务车采购金额高达800亿元,2010年前,合资品牌采购量占我国公务车采购规模近90%。2011年公务车采购已超过1000亿元,但当年自主品牌比例仅为20%,一般用于基层乡镇政府。
“尽管公务车资金规模较大,但如果分摊到数十个自主品牌,对销量提升的作用并不大。公务车采购的真正意义在于垂范作用,从而提升品牌,带动市场销售。”上汽荣威内部人士说。
随着技术不断创新,经验的不断积累,自主品牌汽车与合资品牌在品质上、技术上已经将差距缩短甚至可与合资品牌抗衡。如今上汽荣威、一汽红旗等自主品牌车型,其车型不仅在外观、内饰、空间和性能上赶超了合资品牌,亦不亚于进口豪华车。公务车改革无疑会带来公务车自主化的亲民示范效应,自主品牌车企更应该抓住这次“国民车”带来的品牌成长机遇,不断提升自主车型品牌力。
此前,国家工信部发布的《目录》中规定“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这份关于公务车采购的新政策被业界称为“双18”新政,为自主品牌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而随着“轻车简从”、“低调务实”的公务车标准逐步推行,相比合资车高昂的价格和大笔维修保养费用,采购中国品牌汽车在减轻财政压力方面的实际意义不言而喻,而自主品牌车企或将迎来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有消息显示,在即将到来的“两会”之后,公务车采购标准修订方案将正式出台并将对自主品牌采购做出积极的改变。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政府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还应加大,以振兴民族汽车工业。贾新光认为,“自主品牌倚仗在造车技术及实力上的积累已经得到了认可,而公务车采购自主品牌不仅仅是国家的骄傲,更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表现,这没有任何疑问。”
不难看出,从车企层面、舆论层面还是从地方政府的响应程度等迹象均表明,公务车改革自下而上的突围已经进入切实有效的实质性进展阶段,市场亟待政府发令枪响。
“国民车”时代的来临备受瞩目,我们知道这一天并不远,可能从下个月开始,也可能就在明天。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