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车的排毒养颜经 车内空气质量控制
深圳消委会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空气质量检测试验的结果显示,有83.3%的送检车辆车内空气质量不合格,中国科学院所属中科理化环境分析研究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车内空气中所含的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比室内平均超标30%,菌落种数平均超标77.65%。
车内污染猛如蛊。3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两会代表的提案,再次引发全社会对“车内空气质量”的高度关注。然而由于《指南》是推荐指标,没有强制性,因此车主要想避免车内污染,还得自觉采取一些防范措施。
排“毒”七招
■选车时多用鼻子闻
避免“中毒”第一要义是选一辆气味低的车。不需要购买专业仪器,也无需请第三方机构检测,只需用鼻子闻。但凡鼻子能够嗅到浓烈气味的车型,即便车企吹嘘得再环保,也是有限。注意,必须得钻到未经处理的新车内,经过打理的展厅展车不在此列。光自己测还不够,如果条件允许,带上小孩一起到现场测试——对于有毒物质,小孩远比成年人敏感,小孩觉得不舒服或一进到车内便犯困的车型不要也罢。假如看中车型都有气味且不想换车,可选择气味较淡的汽车。
■将“车内空气质量”写进合同
《指南》只是推荐指标,不能直接作为维权依据。但可以在合同中增加类似于“车内空气质量必须满足《指南》”这一约束条款,万一购车后感觉不适,可以进行第三方检测,一旦超标,便可对经销商发起索赔,索赔依据不是《指南》,而是合同。在购车合同中增加新条款并非易事,但也绝非难事,就看客户意愿是否强烈,耐心是否足够。
■使用正确标号的汽油
使用低标号汽油不仅会造成加油不畅,车身抖动;而且会致使燃烧不充分,排放加大。这些排放除了二氧化碳,还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及较大的微粒,这些排放会通过空调等途径进入车厢,“毒害”乘客。此外,发动机应定期保养,清理积炭,保持良好状态,并养成随手关闭发动机的习惯。怠速是发动机诸多工况里排放最大的,宁可下车顶着炎炎夏日站立,也不要坐在怠速车内久候。
■多开窗,多使用活性炭、橙皮
不少车主会购买味道浓烈的芳香烃香水掩盖新车气味,这是错误做法,芳香烃类香水只能起到掩盖作用,而非消除,不少质量不过关的香水本身就是有害挥发性物质。建议多开窗,并在车内放置活性炭、橙皮等环保物质除臭。
洗车也是清除车内气味的好方法。新车购买半年内,应加大洗车频率,每周1~2次,重点清洗车厢,多次抹洗中控台、仪表板、方向盘、坐椅,这些部位是有害气体主要来源地。
■空调!空调!
车内空气污染除来自于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材料之外,还来自于外界不洁的空气。在这方面,空调是“门神”,其性能优劣直接决定车内空气质量的高低。正确使用空调的方法是:每隔一段时间,切换一下模式,不能长时间只开内循环,也不能长时间开启外循环;每隔一段时间,打开车窗,换换空气。此外,空调格必须勤于更换,避免滋生微生物和病菌。
■不要随意改装
汽车改装与房子装修一样,修改后会残留大量有害物质,如不加以注意,受伤的只会是自己。而且,目前,中国改装市场远未规范,改装配件来源不一,改装水平参差不齐,甚至于连改装店都不知道所进行的改装到底会造成何种污染,更谈不上如何应付。所以,最稳妥的方法是拒绝改装。
■避免暴晒
停车时,优先选择地下停车场。开惯车的人都知道,长时间的高温暴晒之后,车内气味都不会很好,里面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毒气体。实在不能避免暴晒,开车前,打开车门,启动发动机,开动空调,降温透气3~5分钟,人则在外面等候。这里也提醒一点,不要喝置于车内经过暴晒的塑料瓶装水,经过暴晒,原本干净也会变得不干净。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