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版>汽车油品>正文

警惕油价上涨的负面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5日 07:02   京华时报 字号:

  昨天,国内成品油价迎来年内首次调整。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320元,至此,各地汽、柴油零售价均创历史最高。其中,北京93号汽油市场售价上涨0.26元/升,由6.66元/升上涨到6.92元/升,涨幅约4%。 

  目前国际油价仅84美元,93号汽油6.92元/升的价格,已远超2008年10月国际油价140美元时6.37元/升的“最高价”。这不禁让人担心油价有不断攀高的趋势。 

  自2008年12月起,现行成品油价机制实施以来,成品油价经6升4降共10次调整,实现大涨小跌,北京93号汽油价由5.44元/升涨到6.92元/升,上涨约27%。在经济复苏不明与消费持续不振的形势下,管理层并不希望看到成品油价大涨。但问题是,油价有诸多涨的理由。 

  寻找油价上涨的理由,要沿现行油价形成机制去探求。现行油价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国内成品油价与国际油价有控制地间接接轨,即以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为基础,加上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和适当利润确定。当国际原油价浮动超过4%时,国内成品油价可相应浮动。 

  这个机制虽然还有计划经济色彩与行政色彩,但本质上已是一个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简单地说是一个“国际原油价格+企业运行成本”的机制。只不过在这个机制的基础上,管理层保留了宏观调控的权利。而高成品油价的问题,正是出在这个存在重大先天缺陷的机制上: 

  机制的第一大缺陷是,它必须遵循国际油价涨跌,可国内调控无法制约国际油价。糟糕的是,新机制形成以来,国际油价没有明显调头向下的迹象。因为自2008年底以来,全球货币投放过度,大量资金入市,国际油市投机加剧,在国际资本操纵下,油价只会被一路推高。所以,如果各国货币扩张政策不变,那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低迷与油价亢奋共存的局面就不会改变。可为保住国际贸易中的市场份额,又有哪一个工业与商业大国愿意率先收缩银根减缓经济增速呢? 

  机制的第二大缺陷是,它是建立在一个垄断色彩浓厚的市场之上。石化双雄的企业运行成本是不透明的,其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利润又是根本区分不清的。因而新油价运行机制实际上是一个首先保证了石油企业确保回收成本与实现利润的“不亏损”式定价机制。于是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怪状:石化企业喊炼油亏损的时侯,又很难让消费者心服口服。 

  看来,对于油价的上涨,代价最终必然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再考虑到国家对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进行引导,国内成品油价往下走的可能性实在是比较小。 

  但要注意的是,高油价不仅不能促进经济,反而会对经济复苏构成直接打击,有可能引发经济萧条。因此,它带来的是比通胀更糟糕的情况——滞胀。 

  房价也好,油价也好,上涨都意味着民生之艰,经济之困,对它们应如临大敌。无论对其价格调控多么艰难,无论调控的条件与手段多么有限,我们也要尽量避免油价“越调越高”的困境持续得太久。 

(编辑:李芳芳)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