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更关注车载技术,而非其价格与发动机性能。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内地与香港《2016年智能网联汽车消费者调查》,40%的中国购车者愿意酌情改变品牌偏好,以期获得更佳的网联性能。
报告显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正蓬勃发展。普华永道预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年销售额将在五年内增至三倍,从2017年的472亿欧元上升至2022年的1400亿欧元。
“智能汽车还需要8-10年才能实现一定规模的商业化,需要大笔资金持续支持,在这过程中,大部分互联网造车公司会死掉,最后仅剩2-3家。”普华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彭波表示。
超过85%消费者渴望拥有自动驾驶汽车
调查同时显示,超过85%的中国购买者非常渴望拥有自动驾驶汽车,这表明大多数消费者对于汽车科技的信任度很高,对于驾驶方式的改变跃跃欲试。在车辆自动驾驶过程中,消费者希望可以使用娱乐系统、与家人相处/进餐、睡觉/休息、办公。
虽然超过8成消费者愿意拥有自动驾驶汽车,但是他们对于在自动驾驶还是有一定的疑虑。55%的消费者表示,即使在自动驾驶情况下,依然会留意路况。他们对于自动驾驶的疑虑主要表现在:安全性(91%),网络安全(86%),法律层面的担心(83%),以及费用问题(80%)。
高达80%的中国购车者会主动考虑购买升级服务,以提升汽车的网络连通功能。防碰撞、危险警告以及紧急呼叫等安全性能被消费者列在网联汽车服务的首要位置,接下来才是信息娱乐、导航、车辆状态记录和维护。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智能网联将成为汽车差异化的重要因素,目前已经超越车价、发动机性能量大因素排在购车决定性因素第一位,即使是付出更多价钱,消费者也购买智能网联汽车,同时愿意为更好的智能网联功能更换品牌。
“在经济型车领域(PS:经济型车指的是非豪华品牌汽车)有30%消费者表示愿意因为智能网联而更换品牌,在豪华车领域,这一比例更高,大约40%左右。在额外费用支出方面,非豪华品牌领域,有30%消费者表示会为智能网联额外支付20%的价格。”普华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彭波表示。
在国内,消费者在使用智能网联汽车过程中,使用最多的功能是实时路况、娱乐系统、网络广播、泊车服务。而消费者只愿意为实时路况、娱乐系统、泊车服务支付费用。
各取所长 车企互联网企业跨界合作
如今,互联网观念已经逐渐融入消费者买车、用车等汽车生活当中。随着时间积累,互联网已经收集相当多汽车消费者的需求,这也导致很多车企和科技巨头们已经开始合作,加速新技术的开发,致力于为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提供智能操作服务。因此,汽车全力出现很多跨界合作案例,例如上汽与阿里巴巴合作、北汽与乐视合作等等。
“对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而言,要迎战汽车行业的新进对手——高科技企业,就必须制定正确的策略,通过与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获得必要的新技术。这将会决定哪些品牌有实力搭建出网联生态系统,从而改变中国已习惯数字化生活的消费者的驾驶体验。”普华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彭波认为,“但与此同时,传统汽车制造商的销售收入将由于科技企业的介入而显著降低30%左右。”
与彭波先生所见略同的是清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李克强认为:“网络公司已经无法靠一己之力在只能网联汽车领域成功。汽车在制造与销售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是科技公司不具备的,因为他们很难同时达到质量、可靠性、安全性这三个标准,而是整车生产商的优势。”
中国会成为创新的领跑者吗?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了要提高创新能力,实施智能制造,这其中也包括汽车领域。
在中国,18-30岁的消费者中,智能手机的使用率是92%,而在国外这一数字仅为57%。在中国,智能手机与智能网联汽车的接受度普遍高于国外。
“中国消费者对智能互联的依赖度远超其他国家。像现在风行的上门洗车,在欧美根本见不到。”彭波说。
“在中国汽车市场,大批精通技术的消费者的推动、政府层面的支持以及市场对于网联汽车需求量的扩大,这些因素促使中国有望在国际创新的前沿拔得头筹。当前中国汽车行业的挑战在于,如何发展和普及适用于中国驾驶条件的科技应用,同时挺进国际市场,掌控智能网联汽车的国际份额。”普华永道中国数字化体验中心汽车与客户服务总监孙凯(Marco Fischer)提出。
中国市场已经准备好迎接全网联汽车时代的来临。开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技术方面研究的本土企业将得到政策扶持,他们有望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市场领跑者。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孙建超